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阿赖耶识zz
级别: 风云使者
显示用户信息 
0  发表于: 2004-09-24   

阿赖耶识zz

阿赖耶识——小宇宙第八感


作者:小戴


 

  “阿赖耶识”——恐怕大家都不会陌生吧,只要是看过《圣斗士》的人,都会对沙加在沙罗树下用生命写成的这几个字记忆犹新吧。一直以来对此也只是半知半解,前不久偶然看到关于这个据说是的小宇宙的第八感的东东的一篇文章,才发现,原来这么多年以来对这个词一直都不明白的呀。

  其实所谓小宇宙的第七感、第八感之类的,都是由佛教里的名称转化而来的,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啊,这回真是对车田正美先生把东方西方大大小小宗教神话到处乱抓又可以天衣无缝的联系在一起的功夫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佛法中,所谓“心”,即“识”。佛法心理学上,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种感觉的意识(即五识)和掌管、合并上述五识的功能的第六识,以及在相当第六识的“意识”的底层,第七识的“末那识”,第八识的“阿赖耶识”。笛卡儿所提出的“考虑自我”,也可认为是基于第七识的“末那识”吧。

  而佛法认为,第七识的“末那识”属于深邃的理性范畴。但同时常受烦恼的侵扰,而且还在那为烦恼所侵扰,狭小地限定本来自己的。所以自我意识(第七识)的更深处,还存在着第八识的“阿赖耶识”。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也被称作“含藏识”,潜藏着由一识到七识的行为所积存的一切结果,并逐渐成为产生七识等的根源。

  佛法还说,一识到六识,会与死同时消灭,但“末那识”,“阿赖耶识”决不会消灭,从无限的过去一直延至未来的永远。这大概也可以解释为何圣斗士可以在冥界出现的原因了吧。不过,沙加了解佛法还可以理解,雅典娜身为希腊众神之一居然也了解佛法,但佛法和希腊神话真的扯不上什么关系吧。

  其实关于人的意识,可以说是哲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但据说,对人精神方面真正的探讨和研究,在西方始于十九世纪的弗洛伊德以后。之后,根据深层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意识不过是精神的表层部分,在其深处,潜藏着相当大一片无意识层。

  因而,只有对潜藏在人的具体行动、思考、欲望深处的无意识领域,进行深入探讨,才能辨明人的精神,乃至生命的全貌。

  过去的西方深层心理学,经过探讨和研究,大体上似乎发现三个层次。第一是那个被认为是弗洛伊德本人发现的“无意识层”,也就是“为意识所遗忘的事物和受到压抑的心理上的内容”。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梦”;第二层,可是把索迪所提出的“家族的无意识层”算作是其中的代表;在其深处的第三层,即所谓荣格所提出的“集合的无意识层”:在“集合的无意识”中,积存着种族和民族,甚至包括人类最古的祖先的所有经验,它从根本上,与宇宙自身相联结。

  而在东方,先于弗洛伊德一千数百年前,佛教(唯识学派),就提出了这方面的学说。唯识学派,所指为“为识宗”,也成为“法相宗”。是中国的佛教宗派之一,缘于古印度大成佛教的瑜珈宗。应主张“万物为识”而的名。它是从其表层部分向深层的五识、六识、七识、八识的方向深入扩展。它是一边把握识别事物的心的作用,一边力求接近生命的全体性。

  西方的心理学,是比较客观地分析心的结构、功能,甚至对人的感觉、感情、意识、记忆等心的领域,也进行了探讨。与此相反,佛法是始终主动地将目光投向自己的内心深处。

  索迪的“家族的无意识”和荣格提出的“集合的无意识”,似乎从西方心理学的立场,窥视那广阔的阿赖耶识的领域。佛法对上述生命深层的观察更为深刻。中国的天台大师认为:在向宇宙生命,即向在第八识的深处,作为使那包括人身在内的森罗万象产生的,本源的生命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第九识“阿摩罗识——根本净识”。日本的日莲大圣人悟得此乃宇宙生命的本体,称其为“九识心王真如之都”。

  这“九识心王真如之都”的“心王”,乃心的作用的根本。“真如”,乃远离虚妄、不变、不改之意。“都”,为“心王”的住处,即无边无际的境界世界。也就是说,任何人的生命中,有着清净无垢、常住不灭的本体。这第九识,是一种自我本身与无限的宇宙生命相融合的境界;是产生生命在身体、精神方面的所有功能的根源;是创造力的源泉。

  其实深究一下,不难发现这才是《圣斗士》中所追寻的真理。

  “生命一边经常与外境因缘和合,一边通过“六识”接受各种信息。其中有不少也产生着种种的苦恼。但是,只要“九识”的太阳光在胸中闪耀,这些苦,犹如霜露一般全都消融。所谓信仰,也许可以说就是每一天,任何时候都使太阳在胸中的太空冉冉升起的连续作业吧。人们应一边使全身充满着如灿烂发光的太阳般的生命力,由衷地感受到无量的喜悦;一边从容地,不畏艰难地生活下去。

  总之,人,即便社会地位和声誉再高,也不会感到满足;即便财产再多,内心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充实。唯有彻底打开这无边无际的境界——自我胸中的“宫殿”,才能获得真正的人生价值,感到无限的幸福。”——池田大作《我的人学》  




描述
快速回复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