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去过湘西,但老觉得有些话要说说,所以在几支烟的陪伴下,写出来,聊以自我安慰.
在地图上看两湖流域,小时候就知道那像个带着帽子的军人,于是就觉得湘西就是那个位于军人
额头的东东.那是个神奇的地方,因为有武陵源和诡异的巫文化.从地理领域上讲,那是个原始落后,
安静淳朴的地方.从民族关系上讲,那里是众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而从文化领域上讲,那里则是
最田园牧歌的,是最适合人类在童年时期时的那种自然本性的.
几十年前的一天,一个母亲是土家族的青年走出了那片土地.他有一部关于故乡的小说叫<边城>,
从此中华的文化人在寄屈原后,又重新把目光放到了那个神奇的有着土家,侗族和苗族的湘西.屈原
已去数千年,然他爱过的,歌过的湘西还是那个样子,人们在维持原始,淳朴的生活中享受大自然给
予的一切,他们是无奈但快乐的.因为那是个美在自然中的地方.虽然沈从文如曲曲弯弯的湘水,消
逝在巫山云雨中,然而却留下了关于湘西的永恒话题.
历史往往那样,存在着一种人为的巧合,几十年后,在古老的民族折腾了十多年后,又一个作家抛
出了一关于湘西的小说,那是篇唯美的重在写意的小说.本人认为那是在题材上立足于平民生活景
况的,但在写法上非常小资的散文化了的小说。写的是一片云遮雾绕的大山,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
一对没有名字的但默默奉献的父子和一条不会说话的黄狗.说小说也许没有说散文诗来得准确.但
对于在民族复兴的时期,<那山 那人 那狗>这个有点另类但却无可挑剔的名字,是该让人们在忙碌
的世界中记得有那么一些人和事,他们在我们的视野外演绎着不同于主流文化的故事.
既然文章那样美,就会有启迪心志的作用.所以为了她,一群电影人把小说的韵味变成了细腻而
舒缓的视觉.向来美好的就要经一番颠簸,关于中华的湘西的电影并没有先在中华的土地上与人民
见面.而是被冠艺术片的名,流到海外。我想:电影人最大的无奈就在于无法将美好的带给人们.
他们是古涩的.
美是没有国界的。更何况生活在有山有水里人儿是该有着共同的审美的,所以电影在东瀛得到了
很好很好的回报,是电影人意料中;也在于此,平凡如我等得以看到<那山 那水 那狗>那种带有唯
美和怀旧情结的湘西风情.谢谢艺术的无界。
看了电影后,我是幸福的。想起别人说中国的电影尤其是农村题材的特别长于表现女性,也许吧,
这是片美丽的土地,年轻漂亮的侗族姑娘那匀称的身影和对爱情未来的憧憬,扎扎实实的让我美了
好一阵子.虽然电影对她的描述过于简单,过去片面化了<行外话>让人觉得有点一般,但还是让我觉
得在湘妃竹的后人是很美的.
也许在发展比人想的还快的现代,让人去接受那种田园牧歌的理想境界,有点乌托邦的冲动,但我
想当人们在厌倦了都市的那种吵和闹后,会有更多的人去关注那种民分古朴的山里人家的,我想那
可能就是电影能在东瀛得到好评的缘由吧.
所以关于湘西的话题还有很多,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