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有些次要人物,出场不多,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蒋干便是十分突出的一例。他只是在赤壁之战出现两次,却成了知名人物。他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处处上当,还偏偏自以为得计,是地道的蠢材!
但这一切都是虛构出来的。历史上的蒋干根本就不是什么蠢材。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三国志周瑜传)。就是说,他生得仪表堂堂,而且有才干,长于辩对,决非丑角。
不过罗贯中也并非凭空虚构。历史上确有蒋干去游说周瑜之事,只不过时间是建安十四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后。而且不是他争取,是曹操派他去的。可能是因为他能言善辩,所以曹操想让他去打动周瑜吧?所以,不管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倒了多少霉,都与蒋干无关。而且,在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中,曹操并沒有杀掉蔡瑁张允。庞统也根本沒去见过曹操,更沒有献过连环计。这两件事都不是史实。
蒋干见了周瑜之后,情节倒和演义类似。周瑜一见蒋干就猜出他是曹氏说客,但仍然以礼相待,请他参观自己的军容,同时宣布拒绝任何游说。蒋干也很明智,他见周瑜态度坚决,便只是含笑而坐,终无所言。他回去见曹操时“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这次访问,双方都无得无失。蒋干也不失名士风度。
罗贯中根据民间故事,按照自己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以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可笑可怜的蒋干形象。这个形象倒是深入人心。
《三国演义》里,蒋干是倍受愚弄的可怜虫,在京剧舞台上,他又是逗人开怀的方巾丑,而追溯历史的真相,还其本来面目,蒋干不过是一段插曲中的过场人物,既不风光,也不丢脸,若不是罗贯中的艺术加工,对于后人来说,在三国那个年代,他这号人物早就被人忽略。罗贯中虽然拔高了他的知名度,却也狠狠地泼了他一盆污水,将他的人格给以丑化。
可叹蒋干,为了小说家的创作需要,不幸沦为又一个为人作衬,以奉献自已完成他人歌颂的牺牲品。
但换个角度而言,罗贯中对蒋干的精心加工于艺术成就上又是值得可书一笔的,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命不凡、好大喜功,却又处处弄巧成拙的小知识分子代表形象,令读者在嗟笑之余对这类人物也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