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风靡一时的《戏说乾隆》刚偃旗息鼓,康熙、雍正便纷纷登场。算一下,好多的帝王
都在电视里露了脸,远到春秋,近至明清,唐明皇、武则天,甚至连慈禧也粉墨登场,弄得好不
热闹。就差没把袁世凯也拿出来歌功颂德一番。
先且不论制片商们为何会如此热衷于这样的题材,就普通老百姓的心态也值得好好研究一
番。听说过北京紫禁城内有专门为人们拍摄皇帝照片的人,而且日子很好过,故宫每天行人如
织,光顾这些摊点的人也是数目可观:穿上龙袍,坐上龙椅,足足地过了一把皇帝瘾。闪光灯一
亮,就将这伟大的一幕留了下来。光听这些,我就觉得恶心,并且想建议一下拍照者,为何不拉一
大帮人穿上朝服,向被排者三跪九叩,那么每天的收入要好得多。
五千年的封建阴影仍未散去,尽管在新的制度下,民主制度被抬的老高,而拨开面纱看其实
质,也只是空中楼阁而已。老百姓们已经认同了这种“被指使”的生活方式,这只能导致两个结
果:奴役和独裁。
罗伯—格利耶在《重现的镜子》中有一段颇有深意的话:“希特勒和斯大林的出现并非历史
的偶然,即使从医学的角度上看他们都是疯子,但他们身上的确反映出他们所在的那种制度的必
然结果。”希特勒和斯大林能把人民改造成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的人,除了非常的手段外,更多
的取决于服役于某种制度的人。
封建制度造就了影响现世的封建思想体系,这个体系中最经典的东西便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合
理性。坐在宝座上的人心安理得,跪在座下的人心安理得,两个心安理得的大揉和就是统治千年
的制度。即使有人对此不满,那也只是对这种君臣关系的不满,“自古以来杀皇帝的人很多,而
杀了皇帝之后自己不做皇帝的人却很少”,这句精辟的论断把中国人的内心描绘得淋漓尽致。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中国的历史,那么许多大人物的言行有待再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曾被作为典范而被反复称颂。但是他所说的“汗青”只是和为帝王作家
谱没有什么差别的正史,他的忠心只不过是对他所服务的这个阶级的忠心。岳飞的“满江红”中
的一句话也是这个味道:“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他收拾的只是统治者的山河,最终
的目的还是“朝天阙”。
如果说这类人是被奴役的典型的话,那么历代的统治者就是独裁的象征。
柏杨先生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时候,对古代的刑罚,有这样的描述:“英国于一
百多年前颁布大宪章,保障人权,非经法院审讯,对人民不得逮捕监禁,而中国却出现了诏狱和
庭杖。”这足以显示中国人的伟大了。只是刑罚,中国人就可以在世界上大大炫耀一番,形形色
色,无奇不有。而这都只是独裁统治的工具,也就是国家机器暴力统治的一方面创造。历代统治
者都明白最好的统治是思想统治。与希特勒大肆宣扬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性不同,中国各民族以及
民族内部森严的等级制度,是一种更为优越的统治。希特勒能让日耳曼人服务于整个民族,而中
国帝王能让亿万臣子服务于他个人,这便是真正的独裁。在此独裁下,老百姓也只能是心甘情愿
地低头。
这样,君君臣臣的观念便深入人心。尽管经历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也只能是把民主的
外套穿上,内修专制之功。于是,“文革”的出现就有其历史的必然。有人将1966—1976年视为
文革的高潮,而文革早就开始,暂且称之为“前文革时期”。现在就文革本身来反思文革是没有
任何的意义和作用的,文革仅仅是历史链条中得一环,文革是风暴,风暴的前夜酝酿过程比风暴
本身更加重要。但是迄今为止,对于“前文革时期”的反思仍未展开。中国人已经将封建时期的
一套嫁接到现今的社会,那只能是造就社会的一元化,造就几个具有一元化思想的伟人。那么,
中国社会离极权主义就不远了。
正当国外大力发展现代化科技文化的时候,中国人正迫不及待地修建“唐城”、“宋城”
“三国城”,一座又一座,乐此不疲。不知道这又能给中国社会带来一些什么。当一群群的人围
着电视看帝王群芳谱的时候,这种情景只能让那些帝王们开心,而且一次次王朝的更替也变得毫
无意义。中华民族大喊思想解放的时候,思想解放本身却缺席了。但历史是否能允许这种存
在?
本人原发表于"榕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