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看《金瓶梅》,读世俗书
级别: 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0  发表于: 2002-04-26   

看《金瓶梅》,读世俗书

我看的是《金瓶梅词话》,看的时候是在大一,当时就写了一些读书笔记。在现在看来不比《金
瓶梅》原本,其间有很多删减,但我想除了讽刺与揭示力度变弱外,没有其他什么问题。

《金瓶梅词话》中的文字虽然显示了当时政治的黑暗、腐败,人民的深重苦难,但决不意味着这
种现实的不可改变的——因为导致变革的因素——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和市民阶层的兴起——也
同时出现在作品当中。它对社会现实作了清醒地揭露和富于时代特征的描绘。
通俗小说,民间的说话中的“说”即故事之意。首先以故事情节来得吸引人。相形之下,对于人
物性格的描写就成了次要的事,在作品中没有独立的地位与价值,兰陵笑笑生的这本书虽然也属
于通俗小说系列,但它却似乎有点偏离此特点,文中除了情节的连贯性。似乎更加注重对人物性
格的刻画,但这符合恩格斯对社会现实的定义:“现实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
再现典型环境中的人物。”所以,兰陵笑笑生这本书应该说是反映现实的一本通俗小说,首先是
反映现实,其次才是通俗小说。
文中第一主角西门庆,西门庆:妻:吴月娘;五个妾:李娇儿  孟玉楼  孙雪娥 潘金莲   李瓶
儿,其性格特点:自私、贪婪、狠毒、好色,而该书中对此人的表现形式则极为复杂
例如:先奸骗了李瓶儿,得了李瓶儿的许多钱财,本与之约好,“(五月)二十四日行礼,出月
初四日准取”(第十七回)骗字可观,同时里面的人们相互间欺诈的现实,则深刻反映了人言可
畏,世道如此。还有西门庆骗取潘金莲的过程相信是所有其骗女人行动的最突出点,也是广为人
知的(或许是有有个梁山英雄武松的缘故)其中黄婆做媒很好地反映了社会当时盛行“火到猪头
烂,钱到公事办”,并且不止如此西门庆以钱控制府衙,霸临乡里,深刻地揭示金钱是法律的主
人,公道是人情的奴隶。整个国家机器,从上到下,唯有金钱和人情是其运转的润滑剂!这个黑
暗现实。在此借用鲁迅先生对此书的观点:“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
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换之情,随在易见,同时
说部,无以上之。”而最后西门庆终因淫乱过度青年而死,这在事实表达了社会变革前途的光明
性。

《金瓶梅》作为一部世情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从美的观念、美的情感、美的理想上来评价
丑、鞭笞丑,否定丑的。对丑的否定,达到对美的肯定与追求,这就是《金瓶梅》作者对丑的审
美过程中能动运动,也就是它的美学意义的本质所在,描绘了丑,却创造了美。或许有人称它没
有能完全化丑为美,即没有把生活中的丑更充分地转化为艺术美,继而称这就是《金瓶梅词话》
与生具来的缺陷。值得指出的是《金瓶梅》的审美力量在于,它揭露阴暗面和丑恶时,具有一定
道德,思想的谴责力量。同时兰陵笑笑生的成功(我认为其有可取之处)在于他深刻、开放式地
揭露腐朽、罪恶和昏暗,而特别是淫行的描绘被广大学者认为是其缺乏选择而完全失去了道德意
义,并以缺乏节制、失去分寸,的确忠实于生活,不等于展览生活,可以说《金瓶梅》缺乏必要
的艺术提炼和艺术的净化,但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够享受这种隐晦的艺术呢?我想性行为的开放式
描绘正是其作为一部通俗小说的最大特点,性行为之所以为世人所不齿或者是讨厌公开探讨,甚
至出现在小说之中,这在传统中国社会中,是不能设想的,正因为如此,《金瓶梅》原本到21世
纪依然是被作为禁书系列(听说浙大图书馆有一本,只有博士生以上才可以借阅),我等最多也
只能看修订版的《金瓶梅词话》,一想如此,要不是针对传统人们对开放式描绘性行为的普遍厌
恶之极,打破人们旧传统旧观念还真是难为兰陵笑笑生,我思考如此,所以我支持兰陵笑笑生以
这种形式来夸张地表现他对社会的极度不满,因为不是如此相信更高地对此类淫行的隐晦难懂或
是不直接的表述,将会使得其失去通俗的意义,以及不能体现揭露世事荒谬的深刻性与实现新价
值观构建的目的。

被世人所恶,我想兰陵笑笑生就如西方的尼采,因为他们是非主流的,但是他们是属于进步的思
想力量

最后想用席勒在《强盗》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我对《金瓶梅》的看法。——“谁要是抱着摧毁罪恶
的目的。……那么,他就必须把罪恶的一切丑态在光天化日之下暴露出来,并且把罪恶的巨大形
象展示在人类的眼前。”
人生而自由,却无时不在枷锁之中热爱自由,却不经意地满足于牢笼生活
级别: 新手上路
显示用户信息 
1  发表于: 2002-05-13   
回复:
我看过原版的前两章,有看完了盗版的全书,里面确实出现了多次的镜头,但是我要替《金瓶
梅》伸冤,其实里面的镜头充其量只达到2D水平,与现在的很多武侠小说(不是指那种小说哦)
比起来,就有如小巫见大巫,算不得什么,完全可以四舍五入忽略不计,但是为什么到现在偏偏
还有那么多的所谓专家要说它是那种书,还说什么知识水平不高的就不能看这本书,简直是荒
谬,依我看,这些人都只不过是些伪君子而已!
浅草闲人,去到江南赶上春;
红炉沽酒,漠北塞外有豪情。
       
级别: 新手上路
显示用户信息 
2  发表于: 2002-05-16   
回复:
没有一两本“禁”的书,怎么显示还存在的生猛和野蛮啊
他们那起西服革履的文明人也无从凸现不是
拿着禁书玩儿
州官放火
走在边际,若即若离……
级别: 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3  发表于: 2002-05-17   
回复:
统治哲学决定他们对所有一切都存在生杀予夺的权力
否则将为不安
在一定程度上
艺术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人生而自由,却无时不在枷锁之中热爱自由,却不经意地满足于牢笼生活
级别: 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4  发表于: 2002-05-17   
回复:
禁书禁书,还不是有那么多的人在谈论。这个社会上,懂书的人大概都知道这本书了吧。
而且,现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本书了。所以,所谓的禁书好像根本就没禁。
事实上“禁书”这个名头还帮了它不小的忙,要不是被“禁”,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去谈论它了
吧。呵呵,纯粹个人观点而已。对于此书本身,不作任何评价。
级别: 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5  发表于: 2002-05-17   
回复:回复:
[quote][i][b]下面是引用梨心于2002-5-17 21:44发表的回复::[/b][/i]
禁书禁书,还不是有那么多的人在谈论。这个社会上,懂书的人大概都知道这本书了吧。
而且,现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本书了。所以,所谓的禁书好像根本就没禁。
事实上“禁书”这个名头还帮了它不小的忙,要不是被“禁”,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去谈论它了
吧。呵呵,纯粹个人观点而已。对于此书本身,不作任何评价。[/quote]
你说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此书,恐怕都是修正版本吧!
呵呵,据说原版此书不向外发行出售的,采取限额,限制对象的做法
还有象许多政治学科的图书由于存在意识形态的冲撞一样被禁止,这个事例应该也不少
这些禁书的原本恐怕在被禁之前的那些,量多量少,恐怕也只能是命运了

目前意识形态的表面弱化与实际上的强化是客观存在的
人生而自由,却无时不在枷锁之中热爱自由,却不经意地满足于牢笼生活
级别: 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6  发表于: 2002-05-18   
回复:
关键是怎么看这书
《废都》是黄书吗?我看是黄书,我看又不是黄书,中学生看是黄书,大学生看就不是黄书,关
键是怎么看!
毛主席说过,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中学时候我陪老爸走遍文庙就是去找个老刻本的金瓶
梅,找到了,老爸不让碰,我就偷,只看了一回就不要看了,看了那书老觉得前排女生象潘金
莲,左边的象李瓶儿,卡卡

呵呵
许多人都如此,等我大学没事看了一下,觉得很不错的说,将性事写的如此美妙也就丫了,那种
排比借喻,妙,也许事平时黄片看多了罢,哈哈

关键是怎么看那书,我认为不是黄书,大可一看,我们的教育啊,老制度太多了,苏联都灭了,
咱老领导们咋就不开窍呢?呵呵,只有学术放松才能政治放松,才能真正的繁荣


还有一句题外话,女性要解放先要学会谈论性而不脸红,这样她们就跟男人平等了,呵呵
我的读书体会
级别: 精灵王
显示用户信息 
7  发表于: 2002-05-23   
回复:
   我曾经在初一的时候在学校的图书馆看到过《金瓶梅》,我不知道是原版还是什么《词
话》。班上的男生说里面有武松,我很好奇。想要上去拿来看的时候,语文老师冲过来拿走了
书。她说:“这本书你不能看的。”我不记得当时自己有没有问为什么,但从此我相信我不能看
这本书。
   初三的时候我在叔叔家里看到《废都》,贾平凹写的。那时候拿下来才翻了两页,婶婶就把
书抽走了。理由还是一样:“这本书你不能看的”。
   有了这两次经验,我从此相信,这世上有些书我确实是不能看的。
   后来当然也知道了原因。感激我的语文老师还有我的婶婶。我相信她们的理由,这两本书在
那时候的我,确实是不能看的。
   大一的时候寝室的同学把《金瓶梅词话》借回来看过,我们寝室每个人都翻看了。所有的人
都觉得恶心。我想这大概还是我们还太小的缘故。我只翻了几页,再也没能看下去。我相信兰陵
笑笑生写的是本好书,但在我,我无法欣赏它的妙处。我相信上帝死了写的是真理,但我不懂。
   我本来想去把《废都》找来看看的,但自从见识了《金瓶梅》,我已经没了兴致。

任性的孩子虽然长大了,却终于回家了
级别: 新手上路
显示用户信息 
8  发表于: 2002-05-23   
回复:
   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只要在报纸上抨击某本书,并扬言要销禁,这本书就肯定卖火了。这
当然与人天生的偷窥欲望有关。
   个故事,说二战期间,敌人马上要轰炸一个村庄,若是用广播通知,肯定有人不信的。为了
让村民马上知道这个消息,通讯员偷偷地对一个妇人说:“敌人马上要来了……”。并且还加上
一句:“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于是不到半小时,村子里的人全都知道而且撤离了。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级别: 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9  发表于: 2002-05-24   
回复:
谢谢,愚儿 ,;)


金瓶梅作为客观的物件
只能说淫者见淫,艺者见艺
其他文化甚至庸俗小说也是如此
同时可以说这与时代背景有关
作为经济发展、经济稳定的时代
自然把此类书当作消遣,淫欲滋生也不奇怪
甚至一些写书的人本来就针对人们消遣的心思写作的
其庸俗化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如果说在一个灾难重重
人们没有如此闲情逸致来消遣
或者堕落至终日酒林肉堆中度过的,就根本不会去看
如此有思者,就会是那些写作者或是那些学会从这些作品中
激起反思的行动

此外对生活的最刻骨的展露使得人们的思想从一切开放
同时对于最肮脏的东西是否开放,是对人的辨别能力的信任与否的一个重要表现
这是为什么不准小孩子看此类书籍的一个原因
毕竟他们的辨别以及对知识的认知能力的是很有限的
人们对他们能力的悲观使得禁止他们看
推及社会,如果一个社会禁止某类行动
是因为社会对人们自治能力的不信任
这也是社会不开放,政治不民主,经济也计划,生产不发达的内在原因
人生而自由,却无时不在枷锁之中热爱自由,却不经意地满足于牢笼生活
描述
快速回复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