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了解历史,有两种途径:一、看正规史志;二、看通俗历史小说
通俗历史小说的种类有很多,包括演义、说史、民间传说等,最后加上现代历史武侠小说(尤其
是黄易的)
历史小说通俗易懂,容易为人接受,这是我最喜欢其的地方,而我对历史的了解最初也是通过他
们才得知的,问题是对历史的了解如果停留在对通俗历史小说的理解上,那倒是学人们的悲哀。
要知道看完《三国演义》后要懂得继续求知,去看《三国志》。这就可以弥补通俗小说中为了情
节发展的需要而杜撰的部分。但不管如何,看完《三国演义》后的人都对三国人物、事迹有一定
了解。对普通人来说基本上不存在什么误解的成分,因为杜撰的部分往往是细节,不是任何人都
能注意的细节,如果日常谈论,相信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对于一个真正对史学感兴趣或者有钻
研的学者来说,这是不够。对于评论历史人物也往往是不够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看了《三国
志》以后就会产生对三国里面的人物褒贬不一的情况,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乃至于任何一
个人都可以拿出来批判或是赞扬一番的,这才是客观的。历史小说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对人的评
判与描写往往会带有作者个人看法、态度乃至情绪。而正史则不存在这个情况,但也存在一个问
题,稍后详细表述。
通俗历史小说的唯一好处是让人娱乐,或许对我来说,在娱乐的同时,我更偏向于对人物的看法
以及其成长历程,但同时我更注意这个时代的历史状况,记得看〈说唐〉的时候,我的着眼点从
一开始的秦琼,因为文章一开始就是从他开始讲的,以至于对他的印象非常深刻,也非常喜欢这
人,一个人从高贵到落魄,重新崛起伴随着唐朝兴起的过程。36好汉聚义反出山东以后,我的目
光转到了他的好兄弟——混世魔王程咬金身上,这个人虽说愚猛,但是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历史的
无奈,事实容不得他不低头,唐初诸葛设计让其救主护架只为将功补过——赎罪。历史还是如
此,这是一个悲剧。同时也使得原本也对李世民在我心里的偶像形象失去了光辉,一个人计仇如
此,真不该。呵呵也算是片面的观点,虽然他也比较棒。〈赵匡胤演义〉则是我看的另外一部演
义小说,里面赵匡胤的痞子(人们的传统观点),但同时也是许多人的良民与侠客,这就是他取
得天下的形象,里面充满了英雄主义。这是前面的部分的概述,由于最后一节掉页,我不知道他
对赵匡胤遄位的行为评价,但我敢断定那将是一个委婉的结局来给予其英雄形象的辩护,因为他
结束了分裂的情形,在演义看来便失去了客观。我虽然不喜欢他的客观,但我看到了前期的他,
是一无分文,不顾生死宰杀干扰朝政、祸国殃民的皇上爱娥,这不得不说佩服与惊叹,这才是英
雄所为!一个从被家人视为败家之人,如此侠义行为,我最多也只是说:世道如此!空叹。但他
使用的是自己的双手!冒着生命与荣誉,他选择了不归的路。虽然这不能用来说明赵匡胤到底是
怎么样一个人,但我却可以看到历史的前进步伐,需要人们不归的勇气与胆量。
说完演义与说史,说一下民间传说,民间小说可以说更加通俗的小说,但同演义与说史不同,类
如〈拍案惊奇〉〈包青天〉〈醒世恒言〉此类虽在一定程度上说不上什么历史,但是处于一种横
截面似的历史,更加清晰地表述了一个时代特别是末朝的情况,黑暗时刻则更显历史精彩与残
酷,有美好才有深刻,尽管书中的正面例子但却是偶尔的,偶尔的正面可以衬托出更加广泛的反
面,这才是醒世!历史才是最真实的。一个个民间传说可以说汇聚成历史的大篇章,历史从中可
见其一斑。
再读现代历史武侠小说,也可以说现代通俗小说的历史篇。读金庸小说,尤其是在〈射雕英雄
传〉里面的对宋末元初的描述,可以说映象非常深刻,一个汉人流离失所地成为蒙古人的驸马
(最后没有),其间可以说充满人情事故,是历史中人们争名夺利的悲喜剧。但是他回来了,并
成为抗元英雄,这是情节,但是作为历史的看法,这里看到了元朝入侵的一个侧面,也可以说是
一个典型的历史画面的描述,我不知道作者在写此文章的时候,是否结合了,历史,反正我是看
到了。其实也许这不算什么,说到武侠小说的历史结合,没有人能超出黄易之右,〈大唐双龙
传〉、〈寻秦记〉〈寻龙记〉都是其有名的历史武侠的佳作,我最欣赏的是〈大唐双龙传〉并足
足看了三遍,里面的情节一一在目。在这里撇开对双龙的英雄主义的描写,其余历史的结合可以
说可圈可点,真正过了把隐,包括王世充守洛阳,李子通降唐后反叛被杀等历史情节一一没有漏
过。更为重要的是,其把关外、关内的历史结合起来,可以说华夏民族命运共济,却存在民族纷
争的历史客观情况,指出汉族强弱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同时可以侧面看出李世民刀变弑兄的历史
政治悲剧,体现政治历史残酷无情,而非个人所左右,不能不说真实体现人情事故,历史是血的
积累,泪的铸就。没有太多的理由,这在通俗历史小说与正规史志或是民间传说所不能表述出来
的。历史武侠小说却很好的做到了,他体现人性的真义。
读毕,可能你看不到什么精彩的描述,可是我可以一个简单的结论:通俗历史小说可以让人真正
了解历史,因为他在本质上已经揭露了历史的发展是残酷的同时是可望也可及的
正史不比通俗历史小说来得易懂,也不是每一个都能读懂或去读的,这跟人们的知识层次与了解
历史的渴求程度有关。此类正史值得指出的是《春秋列国志》《三国志》二十四史无一例外的带
有官方化语气,可以说它是历史上各朝各代为了标榜自己功绩写下来的,自然带有不公正,可以
说是为政府说护的味道,但它却比任何通俗小说来得正宗,这是因为它的完成可以说花了更多的
财力与物力,这是一个根本,此外,也可以说每个朝代都在总结过去,应该说对过去的历史记录
应该是比较客观的,而对当朝则很少评价,一是龙颜无定,二是一般是开朝制史较多,象〈史
记〉、〈资治通鉴〉都是开朝清明时期所作。
所以了解真正的历史不能偏废两者,在读过二十四史之后,绝对不能忘记通俗历史小说的,因为
那里有更加真实的历史;相反如果忘记读正规史志的时候,你的目光将会无比狭隘,因为你远没
有了解历史,更为丰富的历史资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