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彻底堕落的晚上,离专业考还有15天。
发现一篇好文章,可惜的是这部好电影自己没看。但发现论坛上有,就转了
这对我来说是一件特别棘手的事情,因为当我开始整理对于这部电影的记忆,我发现自己
的审美趣味再一次的与一种气味或者说是记忆的氛围混淆在一起,他们互相排斥,又互相作用。
我少年时代激动过消沉过的回忆一次又一次的被影片中年轻的面孔勾引出来,这些记忆因为画面
的冲击而清晰起来,同时又因为画面偏向的蓝色而显得不真实,有一个瞬间这些感觉好象喝下了
碳酸饮料一样的同时上涌到我的脑中,晕了。
是的,《十七岁的单车》里所呈现的风格,就和我的感受一样的失调与失控;不断的想在现
实与记忆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的王小帅,没有能够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电影本身的意图在对少
年人的一种亲近的情绪中被不断的弱化,直到电影变成了一部节奏失衡不着边际的青春片。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王小帅数度运用远景去表现情节,最有张力的一段莫过于镜头在胡同里
远远望着健拦住已经移情别恋的女孩,两个人说着什么,却听不见;另一边,同伴们紧张的等待
着结局,一看见女孩骑车过来,立刻装做若无其事的低头玩车。如果王小帅对少年的描述一直能
停留在这样一个温和的心理层次,影片将出色许多。可惜他总是忍不住的,比如在地下车库里,
孩子们群殴阿贵,镜头先是远远的放在那里,接下来却还是切到了近景,这种风格上的无法统
一,扩展到影片的整体成为了一个明显的弊病,我宁愿看成是无法摆正一个导演的姿态,一个作
者的姿态,他是一个时刻会被情绪所感染的人。
我仅仅有一个理由去为这部电影的失衡辩护:青春本来就是失衡而不着边际的,而我们在面
对青春与年少的时候,都会象王小帅一样的沉不住气。
有时候仅仅是一张年轻的脸,就足够我激动很长的时间,何况是骑着自行车在阳光下飞奔。
这个时候自行车作为符号在生活中凸显的意义已经飞到九霄云外了,有的只是穿梭过阳光与雨水
之间的炽热与轻柔,只有那些称羡的目光,那些辗转过我们鼻息的尘土。我有理由相信王小帅在
城市男生健的身上倾注的感情要远远多于对乡村少年贵的关注,这不仅仅体现在对城市孩子们生
活的了解程度上——事实上仅仅是了解程度这一点,已经决定了剧本在健的身上会耗费更多的笔
墨。影片对健的生活氛围了如指掌,少年社会中的哥们义气与一触即跳的单薄的自尊展现的准确
无误以至于呈现出清晰的回忆般的光彩;而对于贵的生活,王小帅就显得不那么自信,他根本无
法描摹一个来到城市的乡村少年的心理状态,不经历一种生活,又怎么知道那是怎样的生活,不
经历一场风雨,又怎么知道在风雨中穿行的感觉。王小帅无法站到贵的心里去看待城市,而影片
对贵的描写,反倒折射出王小帅作为一个城市人与这样一个角色之间的距离感。
我相信王小帅对于一种青春的亲近与对于另一种青春的距离同样的真实。
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当我的文字进行到这里,我又一次开始怀疑影片与自己的关系,
可能是我本身对健的生活有一种亲近感所以造成了对影片感受的失衡。那些与健有关的镜头,那
些与城市,与山地车有关的镜头,那条湿润的春天下着雨的街道,那个偷偷摸摸藏起自行车的的
少年,那种独自面对伤害与虚荣的感觉……这打动我的一切完全来自一些共同的记忆,是电影穿
过了我记忆的发端,让它们开始跳舞。
我不得不提到影片中那个高中女生,她在镜头里是那么美丽,那么优柔,那么招人痛恨,那
么轻浮的让人注目而又不以为然,可是王小帅却对这个分量不轻的角色处理的如此模糊,如此轻
飘而象拍偶像剧一样的没有力度。
但是我必须坦承,各位,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应该被原谅的,因为我们的青春,已经过去
了;因为我们的初衷,总是在改变的;因为记忆与记忆中的女人,都仅仅是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