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转紫霞仙子之:孤独感与人类文化创造
级别: 风云使者
显示用户信息 
0  发表于: 2002-01-16   

转紫霞仙子之:孤独感与人类文化创造

在茫茫无限的宇宙中
地球是孤独的;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
难免不感染上孤独症
——题记
   毋庸讳言,也用不着回避,你和我,还有他(她),或多或少都有某种孤独感。这是现代人
的孤独感。当然,每个人所体验到的孤独在性质上,在时间长短上(有的是骤然爆发,也有呈阶
段性和周期性),以及在深度和广度上,则是各各殊异,颇不相同。什么样的人,体验到什么样
的孤独,这恰如什么样人,会投下什么样的对于人类文化创造来说,孤独感并不是一件坏事。也
许,人才在教室、课堂上培养,天才则在孤独感中自己成长。因为孤独感会使人处于一种自我发
现的紧迫状态。闻名于世、陷入千百万观众和崇拜者的重重包围中的意大利电影名星索非娅·罗
兰居然也会感到孤独,而且还喜欢寂寞。她说:“在寂寞中,我正视自己的真实感情,正视我真
实的自己。我品尝新思想,修正旧错误。我在寂寞中犹如置身在装有不失真的镜子的房屋里。”
这位艺术家认为,形单影只,常给她以同自己灵魂坦率对话和真诚交往的绝好机会。孤寂是她的
灵魂的过滤器,它使罗兰恢复了青春,也滋养了她的内心世界。所以她说:“我孤独时,我从不
孤独。我和我的思维作伴,我和我的书本作伴。”
   粗略地考察人的孤独感,大致可分成两类:外在的孤独感和内在的孤独感。幼而无父曰孤,
老而无子曰独。此外,中年不幸丧妻,遗孀凄凉度日,老处女的落寞心境,以及多年漂泊在异乡
外地的天涯倦客,私生子的孤苦无告,或某种原因被人类社会遗弃、与人类社会隔绝的人(如鲁
宾逊),他们所感受到的孤独,则属于外在孤独感。这是一种机缘性的、具体的、浮在表层上的
心理意识。只要外界环境一变好,这种孤独感便会烟消云散。如鲁宾逊一回到英国文明社会,或
某老汉喜得贵子,老处女邂逅奇遇一位钟情的男子,春风一夜之间,竟成为一朵欢娱嫌夜
短的夏日迟开的玫瑰。
   内在的孤独感则是一种最深层次上的心里意识。它常常是朦胧的,莫可名状和说不太清的。
正因为说不太清,所以具有一种根本的、永恒的、无法驱散的哲学性质。在佛学上如果有“根本
烦恼”一说,那末,内在孤独感便是地球人与生俱来的“根本的孤独感”。即便是身处车如流水
马如龙和灯红酒绿的人群之中,在生日晚会上,在伉俪缱绻之情的蜜月旅行或在儿女绕膝的天伦
之乐中,这种“根本的孤独感”也丝毫不会散去。陷于狂热观众和读者包围之中的艺术家们往往
是最孤独的。这包围,宛如重囚累梏,自己的一切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淹没了,找不到自己了
。的确,人世间还有什么比“丧失了自身”更为孤寂的呢?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根本的孤独感。大凡有根本孤独感的人,思想感情多为较深沉者。因
为他们有独特的见解和独特的个性,不为当时社会和同时代人所容,在任何场合下他们都有与众
不同的表现和格局,故内心常有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当他们一旦陶醉在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
中,他们方才感到实实在在的平安和满足。他们的作品原是写给未来世纪的人看的,所以不为同
时代人理解,横遭守旧者和庸人们的攻击。比如司汤达活着时,声名并不显赫,但他预言要等到
1880年左右才会有人欣赏他;贝多芬的许多作品更具有超越时空的性质,他自己也很清楚,
他的几部钢琴奏鸣曲是为未来世纪的听众而创作的。
   在人类少数天才人物,包括伟大政治家身上,根本的孤独感几乎是一种不治之症。这种孤独
感伴随着一种根本的惆怅和忧郁。企图抗衡和摆脱这种孤独感,便成了人类从事文化创造的一种
最顽强的定力的内驱力。如凡·高作画,既不为名,也不为利,他之所以要拼着一条性命去画,
仅仅是为了排遣内心深处一种说不太清的根本的孤独感。爱因斯坦的一生也患有根本的孤独症。
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他坦率地作了自我解剖:
   “我对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的强烈感觉,同我显然的对别人和社会直接接触的淡漠,两者总
是形成古怪的对照。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
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定距离并且需要
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
   爱因斯坦终生对物理学、艺术和哲学的真挚的爱,全然是企图对这种孤独感的永恒摆脱和最
勇敢的回击。
   唐诗宋词中那些堪称为千古绝唱者,正是因为它们陈述了一种俯仰千古悠悠的根本孤独感才
成为不朽诗篇。伟大艺术家们的气质,多半有哲理沉思的成分。他们总是从个人、具体的孤境
(外在的孤独感)出发,上升到普遍的、哲学意义上的地球人的根本孤境。陈子昂的《登幽州台
歌》便是一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的“独”,正是一种典型的宇宙中的地球人的根本孤独感。(其实,贝多芬和莫扎特
的晚期作品,还有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呼曲》,以及凡·高的绘
画,都是这种孤独感的深沉、优美表述。)这是人类处在茫茫宇宙中的孤寂感。因为它带有永恒
性,涉及到人类的根本处境,故具有一种哲理的深度。
   艺术创造的动力之一乃是在吾生有涯之中追求一种理想的、超越时空的永恒。
   自然科学家刻意录求自然界的永恒法则,亦在驱散内心一团根本的孤独感。在本质上,宗教
信仰,男女之间的真挚之爱,也是企图改变或缓和、减轻人的这一孤境。文化创造者们为了排遣
自身的孤独感而进行的创造,留下了一笔精神遗产竟会使今天千百万读者感受到温暖,驱散千百
万个寂寞,真是不可思议!
   在多艰而短暂的人生中,能时时体验到根本孤独感并寻找到一条解救方法和出路的人,自会
感到一种悲壮的奇美。也许,恰恰是这种人才会对人类怀有一种博爱之心和同情之心。
   浅薄的快活和廉价的感官享受,远不如处在根本的孤境中并力图去冲决它来得幸福。这是搏
斗的、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时空局限的高贵幸福。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如下这句人生哲学
格言的涵义:
   “缺少了寂寞,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
级别: 新手上路
显示用户信息 
7  发表于: 2002-01-25   
回复:
说一句话你们不爱听
孤独是可耻的
级别: 风云使者
显示用户信息 
6  发表于: 2002-01-20   
回复:
很有可能哦
Good fellow!!
级别: 风云使者
显示用户信息 
5  发表于: 2002-01-19   
回复:
呵呵~难道翔在某个淮海路的某个PUB
和一大群朋友聚会的时候会好好思索么
级别: 风云使者
显示用户信息 
4  发表于: 2002-01-19   
回复:
面对自己的灵魂是不假,可是真的能更好的看整个世界?
缩在孤独的角落里
看不清楚
Good fellow!!
级别: 风云使者
显示用户信息 
3  发表于: 2002-01-19   
回复:
群居培养了人的社交能力
独居却让人更好地面对自己的灵魂和整个世界
级别: 风云使者
显示用户信息 
2  发表于: 2002-01-18   
回复:
人类的社会躯体越来越大,关系越来越错综,
可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却难以回到最初的时代。
孤独在我们自己垒造的围墙之间滋长,慢慢的将你我吞噬
Good fellow!!
级别: 精灵王
显示用户信息 
1  发表于: 2002-01-17   
回复:
孤独凄苦每每都能触动我们的心弦
对世事的无奈
求不得的苦恼
又或是人性里那点自虐的倾向
孤独总比快乐能更快更完全的侵染我们
寂寞
然后寻找寄托
放手追寻幸福
疯,桃花落,掩功名,自飘零,不留恒。
描述
快速回复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