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乱外患,国土沦丧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以后,列强侵入中国,用武力迫使清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攫取了中国的大片领土;甚至连条约也不签订,凭借实力造成既成事实。
中国失地最多的是在中俄边界。中俄《尼布楚条约》中将两国边界最东段乌第河以南一块列为
“待议地区”,没有划定归属。俄国的势力扩张到远东后,便不经过任何谈判就占据了这一地
区。库页岛一直是清朝的领土,但清朝只接受当地人的朝贡,从来不加经营,以至在俄国和日本
都侵入该岛的还一无所知。直到1850年(道光三十年)俄国单方面宣布库页岛为俄国领土也
未加过问。1858年(咸丰八年),通过《瑷珲条约》,俄国夺取了黑龙江北岸的土地。18
60年的《北京条约》,俄国获得了《瑷珲条约》规定为“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并且规
定库页岛上的“土人”不能再过海向清朝纳贡,实际上承认了俄国对该岛的占领。在黑龙江瑷珲
(今黑河市)的东岸,有一片汉人聚居区,称为江东六十四屯,《瑷珲条约》规定仍归中国所
有,条约签订后还划定了界线。但到1900年俄国占领东北后,用烧杀手段驱赶中国居民,强
占了这块地方。
1868(同治七年),俄国吞并了中亚的浩(霍)罕和布鲁特。1870年,又趁阿古柏叛乱
之际,占据了中国的伊犁。光绪三年(1877年),清朝出兵平定新疆,要求俄国退出伊犁。
俄国以改订《北京条约》的有关条款为撤退的条件,逼清朝签订了《伊犁条约》,使中国丧失了
更多的领土。根据这两个条约而进行的勘界产生了十一个具体的界约,到1884年(光绪十
年)确定了从沙必乃达巴汉到乌孜别里山中的中俄边界线,大致就是今天的中苏边界。这条界线
以西至巴尔喀什湖、阿亚古斯河之间的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从此不再为中国所有了。
在平定阿古柏叛乱时,刘锦棠进入帕米尔高原,将八个帕(当地地名,指以谷地为中心的地区)
中的六帕收回。1884年后,俄国继续向南扩张,英国也通过其保护国阿富汗侵入帕米尔。1
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英、俄两国在伦敦订约,瓜分了属于中国的帕米尔大部,中国内剩
下一帕(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县)。
此外,香港从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起被割让给英国,以后又增加了九龙的一部分。英国
和葡萄牙还“租借”了九龙的大部和澳门。英、法帝国主义在它们维持殖民统治的印度、缅甸、
越南等国与中国的边界用种种手段侵占中国的领土。甲午战争失败后,根据中日《马关条约》,
台湾和澎湖在1895年被日本占据,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才由中国收回。
1851年兴起的太平天国与清朝对抗了十四年,波及十余省,并以天京(南京)为首都了建立
了自己的政权。太平天国政权的疆域包括今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北的大部分或一部分,
临时占据的地区更多。在此期间,清朝内部处于分裂状态。
在太平天国政权被消灭以后,清朝对内的统一并没有真正恢复。一方面,列强在沿海地区设置租
界,划分了势力范围,建立了一个个国中之国。对这些地区,清朝的统治权已经部分或全部丧
失。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绝对控制已成为过去,在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回乱”
中膨胀起来的汉族武装与地方实力 的结合,形成了一股足以与朝廷抗衡的政治、军事、经济力
量。在列强的支持、利用和操纵下,不时出现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局面。到了末年,北洋军阀和地
方实力派实际上已经掌握了清朝的大部分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