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部小城之春的比较,已经很多了。以我个人看来,还是比较看好费穆的老片(以下简称费
片)。虽然该片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在设备条件技术方面无法与田壮壮的新片(以下简称田片)
相提并论,但其在艺术上的成就却是田片无法比拟的。
两部片子所讲述的故事都是一样的,主题思想也差不多,因此我对其的比较主要在于它们的表现
效果上。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两部片子都想表现小城的困闭,死气沉沉,费片由于技术原因,摄
像机无法移动、推拉,所以它的场景比较固定,就像舞台一样,集中而又明确。虽然说,这样的
镜头有点局限性,但却恰恰更好地表达了这种困闭的氛围。单调的场景,更突出了主人公单调枯
燥的生活。由于配音技术的局限,其对白比较简练,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声音,光用演员用表情
来表达,因此片子本身就塑造了沉寂的氛围,让观众感受到小城的死寂。田片在对白上进行了扩
充,然而这种扩充并不理想。如一开始老王就是一顿罗罗嗦嗦地念家常,这种无聊的台词,破坏
了沉寂的气氛,使镜头显得嘈杂,有画蛇添足之嫌。而其在画面处理上,运用了大量的移动镜
头,比如平移跟拍这种手法,在片中就出现了多次。活动的镜头看起来的确是流畅得多,然而在
表现沉寂困闭上却并不得力。我并不是反对镜头的移动,而是感觉田壮壮似乎是在刻意地摆脱费
穆的老片,所以尽量的多使用移动镜头,用多了,反而显得做作,凌乱。这种做法的另一结果是
导致了场景的混乱,观众很难分得清主人公所处的位置,反复是在一个大迷宫中徘徊。另外,田
片借鉴了《现代启示录》的手法,在影片的后半段故意拖慢速度,配上噪音,以此来造成观众的
腻烦心理。我以为,这是很不必要的,反而使片子更加缺乏欣赏性。总得来说,费片用场景的集
中和对白的简练来圈出主人公困闭的氛围,而田片则借用慢镜头加噪音使观众自身产生在困闭空
间里的烦腻,相比之下,费片既表现出主题又保留了可看性,显然比田片更高一酬。
从结构上讲,费片为了弥补配音的不足,在片子中贯穿了女主人公于文的话外音,利用话外音交
代了人物、心理,并引出了下文。这样的处理,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同时更偏向与于文的角度看
故事。田片取消了话外音,使故事更生活化,然而其在前部分对对白的扩充现得嘈杂,后部分则
用慢镜头,中间更穿插了一幕学校里跳舞的镜头,显得有些杂糅。
费片中还有一个很值得一提的,就是城墙的意象。影片一开始就借于文的话外音点出了城墙的意
义:城墙是小城的边界,小城之内是闭塞,是死寂,是枯燥的生活。站在城墙看外面,让人看到
春天,看到希望,所以于文每天来城墙上张望,表现出她希望摆脱困闭和枯燥生活的反抗意愿。
影片中多次提到了城墙,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喜欢到城墙上来,他们都渴望解脱。在片子的最后,
于文还是决定回到丈夫的身边,扶着丈夫站在城墙上目送情人的远去,这让我们又看到了他们生
活的希望,春天即将来临。这个结尾处理得非常好,“小城之春”本来暗指张志成,正是由于他
的到来给死寂的小城,困闭的李严家和在枯燥生活中的于文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费片并不只停
留在这一层,正是由于张志成的出现,使原有的家庭关系发生了改变,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新的矛
盾,新的困闭,所以结尾让于文回到了李严身边,而李严则更是勇敢地站起来,走出自家破败的
小屋,站在城墙上展望未来,这意味着又一新的生活的开始,张志成走了,但春天还在,或许,
这以后的春天会更阳光明媚!虽然是张志成带来了春天,当真正的春天却不是他。这是这个充满
希望的结尾使主题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而田片中对城墙没有特别的突出,它更趋于让故事生
活化,平淡化一些。在片中它多出了一幕张志成在学校里教众学生跳舞的镜头,在这个镜头中用
了暖色调,与片子其他部分用黑灰色构成的冷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导演在此大概是想表现出
张志成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温暖与快乐的意义,但这个片段的前后连接似乎很突兀,再加上与前后
的风格相悖,反而是影片显得杂糅。这里还想再讲一下田片的色彩,在这方面的确运用得很好。
整部片子其本上是用黑色的基调,在黑色中留出光亮的一部分,用绿色加以修饰,并且经常出现
透射进来的阳光。这很符合其主题,黑色给人很困闭,很死寂的感觉,而绿色则代表生机,张志
成的到来给这个家里带来了绿色,但绿色之下还有大片大片的黑暗存在。
总得来说,费片在当时的设备条件下,能达到如此的艺术成就,真的是很难得的,所以《小城之
春》会成为经典。而站在当代技术水平看田片,似乎并不见得有太多过人之处。这也是有客观因
素存在,田片在费片已成为经典的基础上对之加以改编,这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要取得超越前
片的艺术成就,则就更难了。田壮壮在片中很注意摆脱费穆的影子,更多得表现自己的东西,但
很遗憾的是,表现得太过了,也就显得很刻意,而且使风格更显得有些杂糅。不过,我还是很佩
服其明知山有虎更向虎山行的勇气的!但从艺术成就上来讲,无疑费片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