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断断》:另类之魅
张德祥
〈玫瑰书约〉陈染小说里的女主人公,都很有个性,她们与社会之间总有那么一种距离。她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但又不可能真正适应并融入这个社会,不能像大多数芸芸众生那样得过且过,活得看上去很快乐。她们的精神深处有一种独自吟味出的痛,洇染着她们的生命色彩,高贵而孤僻,自我而深邃,叛逆而乖戾,忧郁中散发出一种阴柔的尖锐。这当然是作家赋予人物的一种性格,一种精神气质。
近日读过陈染的两本新书《声声断断》和《不可言说》,更进一步感受到陈染文字的性情,感受到一种性格的痛。那是一种孤高不群,佼佼不俗的精神之痛,是不能与世俗社会融为一体的智性的痛。
陈染不是一个“客观”作家,她不是那种能站在“客观”立场上把世俗社会贩夫走卒各色人等描写得活灵活现而自己却不露声色的作家。她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作家,人物直接联系着作家的精神血脉。如果说她小说中人物的心灵感受还是通过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的,那么,在《声声断断》与《不可言说》中,陈染抛开了小说的虚构方式,直接叙述自己的生存体验与生命感悟。这里的文字充满智性,也充满了苦涩。妥协与坚守,生存与精神在这里纠缠得难舍难分、如火如荼。你可以看到陈染何以另类。应当说,陈染的创作源泉来自于她的个性、精神气质与社会存在的冲突。这种冲突形成思想的张力,碰撞出精神的火花,凝结成刻骨而特别的文字———深刻而偏执。“声声断断”,字字句句,莫不是文字对个人性情的抚摩,对灵魂声息的钩沉。
可以看出,无论是陈染的创作之路还是生活之路,显然都不轻松。她曾在书中多次说过,要学会生活,要使自己快乐起来,然而,快乐的时光为什么依然稀少?她似乎要与生活讲和,与社会妥协。但是妥协了也许会更痛苦。问题更在于,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与社会讲和。人在生活中的处境,是由人的性格、思想气质与智性所决定的。
可以说,有些人天生下来就在社会中如鱼得水,与社会是一体的,其顺利、其得志、其快乐都体现在言谈举止乃至神态相貌中,而有些人与社会总难谐调。什么人与现实存在的关系紧张呢?只要精神还高贵,只要还有思想,只要还不放弃个性,只要还企图追求完美,就会与生活有冲突,就会缺乏“快乐”。
快乐的人生,也许是贫乏和苍白的人生;不快乐的人生,可能是丰富和深刻的。是“痛”还是“快”,并不由人。陈染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名字叫“黛二”,一个“黛”字,妙不可言。“黛”是一种色彩,更是一种性情。曹雪芹为什么给他笔下那位多愁善感的女子名叫“黛玉”?他深深知道这位敏感聪慧、孤芳自傲的女子的性情。在《红楼梦》中,大概没有谁比林黛玉更不能与那荣国府里的人事融为一体,她不属于荣华富贵的世俗中人。陈染把她的人物命名为“黛二”,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一个“黛”字注定了那种清冷沉郁、脱俗不群的性格基调。
“性格”,文学的最高境界。顺其天性,“痛”也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