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英语学习流派介绍·评价·体会之《千万别学英语》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0  发表于: 2004-01-29   
英语朗朗上口
            
            看着一边沉思一边喝咖啡的她,我突然想考考她。于是,我便用英语问她:“你已经听完第二盘磁带了,是吗?”
            
            她毫不犹豫地用英语回答说:“对,昨天我刚刚听完了第二盘磁带。”
            
            说完,她有点不好意思地“哎呀”一声,用手捂住嘴自己笑了起来。她的发音和语调几乎是完美的。
            
            “了不起!你不愧为我的得意门生。”
            
            “现在好像是英语真的到嘴边了。其实刚才我还是第一次说……”
            
            “是吗?那么现在开始咱们试着用英语聊天,怎么样?”
            
            在这之后的大约3个多小时里,我们用英语天南海北地聊。她的发音和造句能力好像比我还好。和她侃大大山的过程中,我看到她有很多恰到好处的形体动作和表情,这使我不禁想起Meg
        Ryan和Sandra Bullock。有些动作甚至逼真到了使我产生错觉的程度。
            
            
            ☆假如干脆从看录像带开始
            
            “在第四阶段,我也曾想过要是干脆从看录像带开始会怎么样呢。”
            
            “也许那时更符合孩子学说话的原理的做法。但是,从第一阶段就看录像带的话,还是有点问题。别的民族不敢说,至少对咱们韩国人来说是这样的。”

            
            “有什么问题呢?”
            
            “到现在我也没法理解,那样开头的人肯定会半途而废。据我观察,看录像之人似乎总是试图根据不停变换着的画面去推测整个故事的内容。这样的话,听到的英语就会像背景音乐,几乎听不进去,从而成了一种噪音。另外还有一个”伏兵“会向你进攻。你知道它是什么
        吗?”
            
            “……?”
            
            “犯困。不是一般的犯困,而是那种根本无法抵挡的困意。我在德语很差时,听讲也总犯困,也试过狠掐自己的大腿等各种方法。当根本听不懂的语言。以极其规律和协调的音调飘入耳朵,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催眠曲吗?”

            
            所以,就这样坚持几天以后,大部分人都想,开着录像机睡,还不如改用别的方法,然后就放弃了这一方法。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1  发表于: 2004-01-29   
☆男子寡言的理由
            
            “更严重的是,从那以后这些人完全凭猜测来听德语,明明看的是同样的新闻节目,叙述出来就变成与之毫不相干的话了。在课堂上这样是不行的。下课以后
        ,那些听不懂作业是什么的学生几乎都是韩国人。”
            
            “好像真是这样呢,看电影画面时对内容根本听不懂的人,不可避免地要单凭视觉信息去理解内容。这就是与孩子们的区别点吧。”
            
            “可能孩子们也经历同样的过程。只是由于他们没有大人那样的智能,所以不能连贯整个内容而已。他们只是像用摄像机拍摄一样,把看到的和听到的储存到记忆中,智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自动把那些场面连接起来。譬如,当婴儿听到妈妈”啊……“的声音时,就会意识到,‘这个声音早晨听过,可能是喝牛奶时说的话’等等。”

            
            “哈哈,真的会这样吗?”
            
            “事实上是不是这样我也不知道。我是说,好像是这样。等你生孩子以后,好好观察观察。当你的孩子指着自己的饭碗说‘饭饭,饭饭’时,你就会想起我的这些话的。”

            
            “领悟能力。您曾说,人的大脑具有领悟能力。对语言也是同业适用的。我觉得如果父母之间的对话多。那么他们的孩子肯定比听的孩子在语言方面的能力强。所以,我觉得找对象也要找一个健谈的人。以前,我比较喜欢沉默寡言的男性,但现在我决定改变主意了。”

            
            “哈哈,依我看,20岁到30岁的男性像女孩子想象的那样由于性格稳重而寡言的情况是极少数的,大部分都是因为腼腆或没有思想或者就是由于阅历太浅而没什么可说的,甚至是因为一见到女孩就胡思乱想。”

            
            “真的吗?不至于吧?”
            
            
            只有讨论才能说好外语
            
            “你一定听说过散文家皮千得(韩国现代散文家)的名字吧。他的书中这样写到:‘话题的贫乏意味着知识的贫乏,经验的贫乏,感情的贫乏。语言技巧的拙劣,其根源在于思维方式的混沌’。‘沉默是准备语言的时间,是休息的时间,也是愚笨的人维持体面的时间
        。’”
            
            “也许是这样。可是所谓大丈夫‘沉默是金’,‘言多必失’啊!”
            
            “这话恐怕已不再适应如今的时代了。我国历史上,由于一语不慎而导致家破人亡的事并不罕见。不过如果是为了传播真理而落到这样的下场,只能说是那个时代的问题。进入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维新时期,由于批判政府而举家遭到迫害的传闻相当多。从这些方面看,此话也有它一定的道理。但那都已是过去了。”

            
            “昔日皮千得还说过,一个不善于言辞的人作领袖的国家一定是一个落后的国家。而苏格拉底、柏拉图、孔子之所以被尊为圣人,正是因为他们能用语言来传播他们的思想。肯尼迪之所以为肯尼迪总统,亦是因为他具有高超的演说才能。可以说,今天我国这种由于历史失误的堆积而日趋混乱的现状,与我国历届总统中从未出现一位名垂青史的人物也许有必然的联系。”

            
            “您的意思时说,我国语言教育领域一味地热衷读写而忽视口语表达,与此是一脉相承的?”
            
            “可以这么说。事实上,在历届政府中,真正愿意虚心听取人民呼声的,一个也没有。表面上标榜着民主主义,而内心却摆脱不了专制和独裁思想的人,怎么会乐于见到善于言辞的国民。如果这样的人到了国外,问题岂不是更严重了?”

            
            “在德国的时候,我曾见过驻德韩国使馆的参赞。听他代读由韩国大使用德文写成的欢迎辞时,连同样身为韩国人的我也听不明白。后来才知道,历届驻德大使,别说是德语,就连英语也不甚了了。碰到出席晚宴和招待会,大使所受到的待遇,竟还比不上身边的翻译,这样的情形已是屡见不鲜了。”

            
            “天啊。那些人不是外交官吗?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事?”
            
            “这一切,正是对语言的偏见所造成的。至今为止,在我们国家,善于言辞的人还受着不公正待遇。‘话倒说得漂亮’、‘光说不做’、‘话再动听又怎么样呢?’诸如此类对会说话之人的冷嘲热讽不绝于耳,相反,对不善言辞的后果人们却不置可否。”

            
            有这样一种说法。“我们民族人人太聪明。,所以不可能有所谓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听说过吧?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误解。正确地说,不是因为人们太聪明,而是因为那些能把自己头脑中的想法条理清晰的表达出来的人实在太少的缘故。当然,过于强烈的自尊心作祟而不能容人的人要排除在外。

            
            我不知道这是否有些夸大其词,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这种无原则,缺少哲学土壤的现状,正是由于不能接受百家争鸣局面的这种恶习所造成的。讨论的目的在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在我国,人们却从不以事理、常识和逻辑出发来对自己的意见做出整理和表述,而偏爱于作一些漫无边际的调侃。你知道这些人最常用的表达是什么吗?只是诸如“话虽不错,但那并不解决问题啊!之类而已。

            
            据说在检察厅的内部简报上登有这样一段话:“进入IMF时代(韩国习惯用语,经济危机之义),应该根除监察厅内部喝炮弹酒(韩国人的一种喝酒习惯,通常将洋酒掺在啤酒里混着喝)的传统。”这条建议引发了检察官的争议。接踵而来的各种反驳声让我们啼笑皆非。由于职业的关系,身为检察官,都应该是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善于思考,善于言辞的人。可是你知道他们的观点是什么吗?“喝炮弹酒是传统,传统的价值至关重要,应该坚守下去。”让这样一批把炮弹酒和南大门(韩国的国宝第一号)的价值等同视之。把恶俗和传统混为一谈的人做我们法律的守护者,岂不让人感到寒心。

            
            另一方面,将此事作为花边新闻而津津乐道的报纸报导,也让我感到相当的忧郁。要知道,媒体作为肩负全社会舆论导向重任的机构,大众对报纸的论调有着天生的盲从心理。

            
            然而就报道的内容来看,却给人以无可奈何、啼笑皆非的感觉。“在如此困难的时刻,作为社会领导层的检察官们,却悠哉游哉地对此展开了讨论”,如此的笔调,仿佛是说所有的检察官都不务正业,纷纷投身于这场关于酒风的讨论中去。而事实上,这无非是一二位检察官闲级无聊随手记下的笑谈而已。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2  发表于: 2004-01-29   
★呵护子女的文化
            
            “看来对报纸的报导也应该注意辨别啊。如果说我的英语说的很好的话,是不是就能和西方人那样,科学的思维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呢?”
            
            “可能会是那样。语言是哲学的载体,而哲学是思想的外壳。你知道吗?哲学,正是从割弃自我,意味着克服自我,推而广之,亲情、民族情,亦能于任何时候全然放下,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常称之为‘懂事’了。”

            
            “为什么见不到一个真正‘懂事’人?从德国生活一段暑假后回来,我常常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在德国,高中毕业,就已算是跨入了成人的行列,为何在我国,人们的身体年龄和心理年龄却是彼此独立增长的呢?过去的三年里,我苦苦思索着,观察着。一般来讲,人们会把这一切归咎于无视人格培养,以应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但从我所得出的结论来看,它有着更深层的根源,可以称之为‘呵护子女’的习惯。”

            
            “西方社会,新生的婴儿从被抱出产房回到家中的第一天起,就与自己的父母分房而睡。长大后,一旦高中毕业,便彻底脱离父母而独立了。有的人找到一份工作开始自力更生的生活,有的则靠打工挣够学费和生活费,进入大学深造。偶尔也有读大学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但私底下,他们从不以此为荣。遇到困难或不顺心的事,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总是朋友,直到最后走投无路才会寻求父母的帮助。”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孩子,面临无法克服的困难,万般无奈,他才对自己的父亲说:‘我已经竭尽全力了,但无奈力不从心。’他父亲却说:‘在我看来:’在我看来,你还有所保留,因为,你还没开口要求得到我的帮助。‘同样的情况,如果是在我国,结果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解决‘呵护子女’的习惯,或许应该从父母方面着手。21世纪已经来临。但至今仍有很多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百般呵护直到子女成家为止,如果子女宣布成立,便以为在感情上受到了背叛而大吵大闹。当然,完全没有自立的想法、一辈子想依附于父母之下的子女也不在少数。但这其实还是父母能解决而未解决的事,如果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是啊!我的父母也是这样,他们总是想到我的宿舍来看看。有时候,我都觉得,他们对我缺乏最起码的信任。”
            
            为什么父母们一直不明白,他们永远都不能保证孩子们一辈子的幸福。看看那些为子女的婚事操碎心,或者想尽办法阻挠,甚至以断绝关系相威胁的父母,真觉得不可理解。这些父母们笃信尾随时尚潮流,福就会从天而降。如果对时兴的各种条件、佩带饰品、婚俗礼仪等有半点疏忽和闪失,“天下就不会太平”。他们可能看不到追求时尚大潮结婚且照样很不幸的破碎家庭。

            
            
            ★我为什么说这些
            
            “我为什么说这些?嗯,是啊。看电影的时候,如果出现与我国实情不一致的场景,应该去想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哲学,从而努力让自己接受。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英语,也是培养对不同文明、不同文明、不同哲学理解能力的绝好方法。有的人在看电影的时候,突然会这样咒骂:‘混账家伙,为什么要欺骗这样美丽善良的女孩……’”

            
            ‘尤其是女观众里常常有这样的人,一旦看到自己平日最喜欢的演员出演浪子角色,就觉得再也无法喜欢那个演员。这样的话,即使看了几十部电影,也无法体验影片中所包含的艺术和文化。虽说是融入主人公的感情中去了,但这还是无法克服自我的体现啊。“

            
            “说到感情融入,上次看录像的时候,我也有类似的感觉。男演员说话时没什么,但当女主人公说话的瞬间,‘啊!这不正是我想说的吗?’这样的想法突然从我的脑海中掠过。”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3  发表于: 2004-01-29   
感情融入的阶段
            
            是的,感情融入。英语也好,德语也好,到达一定程度时,都会出现相类似的情形。想象一下:
            
            现在眼前正端坐着一个美国人在与我交谈。他身着笔挺的西服。蓝色的眼睛深邃有神,是一个散发魅力的40岁左右的绅士。而我也和他一样,穿着考究。他说着一口流利而动听的美语,而我则以毫不逊色的英语娓娓道来。装饰典雅的办公室与透过大玻璃窗远远映入眼帘的金门大桥构成一幅搭配协调的优美景象。

            
            这样的场面似乎在哪儿见过很多?没错,这就是好莱坞影片中屡见不鲜的一景。旧金山常常被选为拍片地点。
            
            在第四阶段,录像看得越多,这样的感受也就越发真实。
            
            在我国酒店是商社职员会见外国客人的主要场所。那里的一切是如此地西化,以至于就算把酒吧、餐厅和会议室原封不动的搬到美国
        ,也不会让人感到突兀。如果在这里与美国人交谈的场景,与西方电影中频频上演的那一幕完全一致,不,是感觉上基本一致的时候,英语才真正完成了它本土化的历程。

            
            “当你口中的英语连你自己也不觉得生涩的时候起,就会产生类似感情融入的变化,怎么样?你现在到达这一步了吗?”
            
            “还没有。尽管有时候,AFKN(专为驻韩美军播放的电视频道)和电影中的英语听起来就像是家乡话那样亲切,但自己说起来,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儿生硬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我说的次数比较少,也可能是因为缺乏实际运用经验的缘故吧?”

            
            “没关系,只要以后再多看一两部电影,这种现象就会慢慢消失的。不要忘记,对听写下来的台词,一定要以朗读剧本的口味去读。”
            
            “啊!对了。我好像一直都疏忽了这一点。今后要采取随时变更角色的办法朗读。要像演独幕剧一样,您知道的吧,根据台词一个人分饰不同的角色……”

            
            “嗯,那样的话,就更有现场感了。不过既然要学好,我这儿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
            
            “那,您快告诉我吧,是什么?”
            
            “你不是有听写下来的剧本了吗?在你以剧中人的语气朗读一遍后,再重新看那部电影。那么,你立刻就能找出其中生涩或者不自然的地方。找出以后,你再试着演一次,如此三遍下来,影片中出现的英语就完完全全成为你的东西了。”

            
            “太好了。我试试看。一定很有意思。要是再有一个人就好了……我是说,能和我演对手戏的人……”
            
            “我来帮你怎么样?不过有个条件,除了语言,还得配上具体动作噢!”
            
            “很遗憾哪,博士。可这里面连接吻镜头都没有啊。呵呵呵,看来您以前有过这样的经历吧?”
            
            “哪里,没有的事。只不过是刚才听你那么说才临时想起来的。以前我也曾演过好些话剧,可比起我所饰演的角色来,我似乎更熟悉别人的台词。或许是因为我总爱琢磨,这部分要是由我演的话,该如此这般的演;抑或是因为别人的演技比我更出色,所以他们的台词也就被我牢牢记住了。所以演出结束好几个月了我还依然记得很多台词。我是说,要应用这些方法。你不觉得这样会非常有趣吗?”

            
            “我非常赞成,不过像博士您这样忙的人能有时间吗?不出差到国外吗?”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4  发表于: 2004-01-29   
☆美国男人每2分钟就会想到的
            
            “啊呀!对啊,那是个问题。有没有英语非常好的邻居小伙子,又能学到英语又能寻觅爱情,一箭双雕,不是很好吗?”
            
            “我有把握来个一箭双雕,不过我怕那个小伙子比起英语,对我更感兴趣,这样岂敢聘请他?”
            
            “那和我没什么两样啊。其实就是因为配合具体动作,我才愿意帮你的呀。哈哈哈……”
            
            “没想到你果真像传闻的那样色啊!男人们真的都是这样子吗?我是说色狼的本性”
            
            “那当然。孩子也好大人也好,男人对女人的身体都有种自然的渴望。只不过因教养程度的差别而各自的含蓄程度不同而已,其实内心都是一样的。在办公室里,有女职员走过身旁还视若无睹的男人哪里会有啊!”

            
            “是吗,不会吧?即使在那种时候,男人还在想那种事?不可能吧……”
            
            “美国的一位性心理学家曾经作过一个问卷调查,结果怎样你知道吗?美国男性职员中有近80%的人平均每过2分钟就会联想到性。以此推算的话,眼前没有女人时还能平静,不过一旦有女人站在面前,可能每过几秒钟,都会让男人联想到性。”

            
            “男人们简直是不可理喻。这和动物有什么两样?”
            
            “动物?那正是关键所在啊,在原始时代,人类的存在与其他动物相比是如此弱小,要想保存种族,只有靠尽可能多的生育。因此男性原始人看到异性,就会主动上前求爱。原始女性也因为这个原因而乖乖地接纳了他们。这种本能自然而然传到现代男人的身上。岂不闻我国社会流传的这句话:‘男人对女人是来者不拒的。’这正是对种族保护本能的最直观的表述。”

            
            “‘种族保护本能’,这个词似乎在哪儿听说过?”
            
            “这恐怕是女权运动团体常常提及的字眼。在女权主义者的眼里,这些无非都是男人们为掩饰自己的本性而杜撰出来的借口而已。”
            
            “德国的情况如何呢?那儿的人也是这样的吗?”
            
            “我所接触的德国大学生都已经有相当多的性经验,但绝大部分人还是不愿过多的谈及‘性’这个问题。当然,一般的上班族和我国的情况基本差不多。我倒是很想谈谈法国。巴黎女性对女权的概念有独特的见解。她们相信通过强调女性的魅力可以使女权得以扩大。在办公室她们以能吸引男人的目光而感到高兴,不然的话就觉得悲哀。曾经有一次,我和一位偶然结识的法国男子参加一个party,那家伙竟然很自然的把手放在坐在他身边的女士的大腿之上。要知道,这位女士既不是他的女朋友,也不是他的女的朋友,他们仅仅是普通的关系而已。”

            
            “这和我们真是太不一样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性开放’吧!”
            
            “也可以这么说吧,这种行为体现出了对‘性’自然真实的感觉,从不遮遮掩掩的态度。男女之间没有病态猥亵的目光,而是带着一点淘气、一点好奇,对对方充满了期待的目光,像这样的场面随处可见。重要的是,能打破那种在无奈之下压抑自己而造成的对性的禁忌意识,进而改变对性持有的否定观念。

            
            有一个结交了韩国女友的德国大学生这样对我说道:‘我实在难以理解。明明我和她彼此相爱,为什么只允许我吻她,绝不同意和我上床,说什么结婚的那天才会答应。世上哪儿有不上过床就和对方结婚的傻瓜?’我回答说:可是您到韩国看一看吧,在韩国这样的‘傻瓜’,满大街都是啊!“

            
            “您的意思是说,在看电影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应该顾及到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吧?事实上,影片中常常出现的这些场面,并不会给人以恶心或者不真实的感觉。”

            
            “是的,的确,20多年的教育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得到改变,就和你现在要纠正以前那种不良的英语学习方式一样困难。
            
            “对我来说,难关已攻破了。现在我很想知道,第五阶段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可以的话,第四阶段里尽量多看一些,多积累一些。这样吧,你再接着看三部电影,到时候,一部电影可能只需要3-5天就能完成了。”

            
            “明白了。以后再来向您请教。晚安!”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5  发表于: 2004-01-29   
自我领悟的阶段
            
            K现在已基本达到了“自我领悟”的阶段。换句话说,眼里看到的,耳中听到的一切英语都在头脑中设立的“英语屋”里面得以自动录入、分类和储藏。从现在开始,K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高她的英语了。细听CNN新闻,就能熟练地掌握时事英语;集中收看法制影片和法制电视剧,有辨析风格的英语基础就会更加巩固,读一卷小说,则文学表现力日趋丰富;看一段散文,就离美国人的心理更贴近一步。

            
            第四阶段总体来说是一个database的构筑阶段。换句话说,信息种类越多,所构筑的database也就越有体系。因此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在进入第五阶段以前,最好能找到美国电台一天的所有节目浏览一遍。新闻、电视剧、广告、专家访谈、电影、喜剧等等,这些美国平民所常见的节目,将有助于你体验在录像带中无法体验的美国人日常生活中最生动的部分。特别是广告和喜剧(comedy)节目尤其如此。

            
            通常,广告所追求的最佳效果,就是要触动每个人的心,让他们快乐,或者令他们悲伤。所以反过来,它也是用来揣摩美国人心理的最好资料。而喜剧(comedy)则侧重于将他们的日常生活戏剧化,甚至于你能从中了解一个美国家庭从早到晚一整天的生活模式。经常收看这些节目的话,即使现在就把你一个人丢在美国 ,相信你都不会有任何陌生感。(纯属理论,未经实验证实——作者注)

            
            不管怎样,当你认为自己在第四阶段已准备足够充分的时候,英语对你而言,就不再是普通的文字,而应该是伴随着画面的文字了。就像是告别了无声片时代,进入到有声有色的彩色片一样。当你说“I’m
        sorry”的时候,脑海里就会自然而然地反映出这种情形下肩部的动作,对方的神情和可能的回应。当你听到“I love
        you”的时候,心里会有种难以抑制的欢欣。甚至于在你怒气上涌的时候,“bull shit”、“god
        dam”等话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脱口而出。也就是说,在英语的每一个单词、每一句话中都已经浸染上了你自己情绪的色彩。
            
            一般来说,这种情感和语言完全交融的状态,只有在母语中才有可能发生。但不并不是绝对的。当你自己口中的英语再没有丝毫的生涩之感,当别人充满敬畏的目光让你感到诧异,让你摸不到头脑,甚至怀疑“我脸上是不是粘上灰了”,当你突然恍然大悟,明白这一切“都是英语惹的祸”的时候,那么,英语对你来说,已不再是第二外语,而成了你的第二母语了。

            
            和美国人说话的时候,一定会遇到你不懂的单词。第二外语和第二母语的区别,在这样的情况下最能表现出来。处在第二外语阶段的人张口会问,那是什么意思;而处在第二母语阶段的人,十有八九会只注意领会说话人的意思而将其忽略过去。只有在知道自己领会错了时,才会问:“你刚刚说的是这意思吗?”

            
            处在第二外语阶段的人总是尽力想听明白、说清楚每一句话,这般地绞尽脑汁咬文嚼字,没几分钟便已精疲力竭。甚至还希望能尽快打发对方了事。相反,英语到达第二母语阶段的人,说话再不是什么负担,哪怕是彻夜的畅谈,也不在话下。

            
            到那时始你就能随心所欲地与美国人谈笑自如,甚至互诉心声,分享人生的乐趣和苦恼。事实上,向外国人诉苦心情更加自由轻松。在举目皆亲的我国,无心的言语亦可能招徕事端,而和外国人交谈则不同,他们远居异邦,自然不用担心会泄漏你的秘密。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6  发表于: 2004-01-29   
☆韩语中复杂的内容可以用简单的英语来表达
            
            用英语倾诉苦恼或分析问题的时候,常常会使人感到奇怪,为什么韩语表达那么复杂困难的东西,在英语中竟会如此的简单?有时甚至结论就在你的面前。这是为什么?

            
            首先,因为我们的英语水平比问题所涉及的水平,要低得多。比如说,用韩语表达我国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一般会对历史、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的令人叹服的分析,而用英语表达,无非是“官僚主义的产物”、“权威主义文化的影响”等简单的言辞。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法,也只不过是“建立”自律和民主的体制“、”改变现在干部的精神状态是不可能的,要换岗换人“。话是很爽快,但内心的某个角落,却总有些隔靴搔痒的感觉。不过美国人听了这话,或许会发出”Oh,smart“的感叹。

            
            产生这种结局的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即使在韩语和英语中表达同样意思的单词,也会由于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带有不同的语言色彩。在英语圈里面,“官僚主义”也好,“权威主义”也罢,都早已消亡或正在消亡。这样一种必然的趋势,使他们在讨论这些问题时表现出的乐观的态度和必胜的信心。而我国的情况完全不同。韩语中的这两个单词,带有无法逾越的内涵。“就算人们再怎么想摆脱它们的束缚,但由于它们的根基极其庞大深厚,一旦激起反抗,便会形成巨大的阻力,迫使改革无法进行下去。”假如想用英语来表达这样的意思,恐怕只能选择完全不同的单词了。

            
            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掌握语言的理由,也正在于此。即不管在什么时候,语言都不仅仅限于词典上的意义,它带有在整个文化圈内通用的意象(image)。“总统”一词在韩语中是“最高的公务员职位”。而英语的“president”却有“总统”、“议长”、“酒店名称”、“高级轿车品牌”等等含义,只是在表示权位时和我国的“总统”同义。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一部分胆小的韩国人仍然不敢对总统有这样那样的评论。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莫大不不敬,所以连“president”一词也不敢随意引用。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果不把英语和英语的文化联系起来,而是按韩国(自己的)文化习惯来说英语,美国人会感到奇怪:“究竟他们是从哪里学到如此奇怪的英语的?”举个例子,当美国人表达“请……吧”的意思时,通常会说“Why
        don’t you……”而你却回答说“我没有说不行啊!”我就是想这么办的啊“。当看到汽车驶进“gas
        station”而不是“加油站”的时候,也许你又会发出感叹:“原来美国的汽车都是使用L.P.G(gas)的啊!”之所以说出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正是把英语生搬硬套到韩语所带来的后果。

            
            这样的情形甚至波及到同声传译领域。国际学术会议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台上的韩国的学者正在作报告,台下的外国专家们却都把同声传译机的耳塞取下来放在桌上。会间休息时 我悄悄问为什么,他们说,因为翻译的话听起来太奇怪了。

            
            直接听过了我才明白,原来翻译问题另有原因。发言者随兴所至自由发挥。而翻译们却只知道照本宣科。例如,台上的人正在讲“依我看,错在没有全面地看这个问题,而是片面地对它进行了处理”(口语),而同声传译机里在说“我判断,错误的原因在于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带偏颇的考察,而非整体性的分析”(书面语)。我只要想想研讨会上的这种发言,就会觉得头疼的。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7  发表于: 2004-01-29   
生活在韩国,英语也能达到母语水平
            
            有这样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在韩国国内学习英语的人,无论怎样,也赶不上那些生活在英语圈的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还有人说,学习外语,如果不是从很小的时候(10岁以前,也有人说7岁以前——作者注)就开始的话,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有所突破。这同样不是真理。

            
            曾经有人就证实了这些观点的荒谬。他就是19世纪的考古学家Heinrich
        Schliemann。从年轻时代就得到一笔巨额财产的他,一生中惟一需要动脑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克服无聊和寂寞而使生活过的有情趣。正因为如此,他把自己沉浸在考古学中。同样,学习外语也是他消磨时光的方法之一。

            
            他用了许多时间去思考和研究,怎样才能做到不用去国外,也能学到一口流利的外语。最终他从幼童们牙牙学语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找到了秘诀。虽然我所介绍的秘诀看起来很像是Schliemann秘诀的翻版,但那无非是因为我比他晚出生了几百年而已。

            
            事实上,我们俩的方法还是有所差别的。Schliemann出生在包含世界众多语言的以罗马为标志的文化圈内,他的母语就使用罗马文字。所以他的秘诀只是以罗马文字文化圈为背景的,从而与我的诀窍有着本质的不同。

            
            所有以罗马字母为标志的语言,其特征都是基本一致的。所以只要你掌握了其中之一,就意味着你对第二、第三种外语的学习已经完成了一半。事实上,如果去过了欧洲你会发现,在那里,说着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法语或是德语、荷兰语、丹麦语、瑞典语的人们,很多人可以自由自在地使用多种语言。Schliemann按照他自己的秘诀,一生共学习了22个国家的语言,而且都不局限于简单的问候用语和会话,而是达到了通晓的地步。或许正是由于这一点,才让他发掘到古城特洛伊(Troy)遗址,成为举世瞩目的人物。

            
            
            年纪轻轻,为何对我用非敬语
            
            Schliemann的秘诀中有一条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每天到外语培训班做1个小时的Speaking练习”。我国大部分的成年人都无法实行它。甚至连那些德国的留学生,在外语课上也总是双唇紧闭,一副“沉默是金”的神情。更有人因为年龄比自己小的人无礼地使用了非敬语,而生气得不再说话。(德语和韩语一样有敬语和非敬语之分,不同的是德语中根据亲近程度来区分敬语和非敬语,而韩国语是以年纪的长幼来区分的。)那是由于他是以韩国 的方式来理解的。

            
            在我国,人们只在有充分自信的情况下,才敢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是这样,绝大部分人还是被点到名才走上讲台的。这可不是外语学习时才有的现象。

            
            德国的孩子们在从小学到高中的受教育过程中,在课堂上是否踊跃发言是评估成绩的一个因素,这是韩国侨胞的子女告诉我的。在这种从小养成的习惯下,每一个人都勇于表达自我。相反,在我国,人们不是鼓励他人去发言,而是一味的劝阻。

            
            现在想想,我上高中的时候,举手发言的情况,仅限于到黑板解答数学题而已。在这种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教育体制下,教学内容所针对的对象只不过是听力健全的人,而不在乎他会不会说话。

            
            接受十几年这样教育的人,偶然来到国外,突然间置身于形形色色不同人种当中,在不同颜色的瞳孔注视之下,恐怕没有人能保证他能态度从容地侃侃而谈吧。

            
            说到这儿,我又不禁想起第一次在研讨会上被德国教授点名提问时的情景。记得虽然但是讨论的主题恰好是外国的事例,但我还是和平常一样默默地坐在那里倾听着其他学生的发言。和别的韩国留学生一样,我更愿意在研讨会上静静地听讲。

            
            “大家想听听东方文化圈里的情况吗?”教授意外点名让我回答。所幸的是,在我自己发明的这种学习方法和帮助下,我的德语已经日趋完善,所以我毫不费力地一一介绍了韩国的例子,也回答了其他人的提问。下课以后,一个女同学去过来这样说道:

            
            “我以前一直以为你和别的韩国人一样,是因为说不好,听不懂德语才总那么默默地坐着。你该不会是在德国上的中学吧?”
            
            从那以后,我便决心一定要在课堂上积极发言。那女孩关于“别的韩国人”的言语深深地刺伤了我的自尊。我为韩国学习英语开发秘诀的原动力也正在于此吧。只有树立起这份自尊,才能在胸有成竹的情况下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才能在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决不会允许自己语无伦次。

            
            讲到这,我又不禁联想起上文提到的那位在一企业语言研修院担当下午授课的犹他州出身的美国讲师。他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才在他的课堂上采取了特殊的授课方法。当“Discussion”开始的时候,他总是想方设法惹恼他的学生。辩论的主题往往取自当日热点报道和我国历史问题,因此学生们总是轻易地被激怒,进而纷纷举手反驳他的观点。后来他才告诉我,这其实是他的一个策略。“韩国人只有在愤怒,或者是喝醉了的情况下才敢开口说英语。所以我才那样做的啊!”

            
            不管怎样,我所讲的这些秘诀,都将有助于你更好地学好、用好英语。而从第一阶段的第四阶段我始终强调的“大声朗读法”更是其中的关键所在。经常翻翻英英词典,熟悉基本词汇和提升造句能力,也是Schliemann的秘诀中没有提及的方面。

            
            用正确的方法取代我国国民所接受的错误的外语教育。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项使命。只有完成这项使命,我们才能真正把英语变成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解释”也好,“研究”也罢,这样的字眼只适用在“拉丁语”之类的古老语种的身上。而在所谓的“英语研究”、“英文解释”泛滥的我国,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英语教学,还任重而道远。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8  发表于: 2004-01-29   
攀登第五阶段:文化融通 渐入佳境
            
            第五阶段的六个要领
            
          第一,准备1张最近的英文原版报纸(在美国发行的报纸)。
          
          第二,从社会版面挑选一篇短文章(1-2分钟就能念完的),然后大声朗读。必须坚持到完全消化为止,就好像自己成了新闻主持人一样。
          
          第三,当确信自己不看原文也可以记住文章内容时,把它像讲一个故事一样绘声绘色地复述下来。
          
          第四,能够流利地诵读时,再选第二篇文章,重复上面所讲的方法。
          
          第五,看完一个版面后,就像第三阶段那样处理不认识的单词。
          
          第六,把报纸上广告,名人访谈,漫画等所有的内容,都按上述方法加以学习。
          
          
          被公司炒鱿鱼的K
          
            冬意越来越浓了,韩国社会所遭遇的动荡却不见丝毫消减。某一天,K突然又来了,脸上不再有往日的微笑,一幅忧心忡忡的神情,她无力地瘫坐在沙发上说道:“我被炒鱿鱼了。他们说公司的经营每况愈下,要求已婚的女子自动辞职,现在看来有TOEIC1级的实力也没用了。真想不到会如此没有原则,在公司里每天晃晃悠悠混日子的人,就因为他们是男人、姑娘或者一家之长就可以继续工作;只有结了婚的女人,哪怕有优秀,再可靠。因为家中总还有人养着就得辞职……这都算什么啊!”

            
            是这样啊,早知如此晚点结婚好了。可是总不能为了不被炒鱿鱼而推迟婚礼啊!
            
            “看来,有些传闻还真是真的,我们公司的人事管理水平不过是三流水准。还说什么未来的世界是一流的头脑支配的世界,说什么重视高级的人才……那,你打算怎么办呢?”

            
            “昨天忙着写劝退辞职信,哪有什么时间做什么打算!昨夜我想了好久,我又没有什么特长,哪儿会录用我呢?你说,我怎么办才好?”
            
            “不如试着用英语与别人一争高下。”
            
            “用英语?你是指翻译之类的工作吗?”
            
            “那些只是一方面,现在你还缺少这方面的经验,我想首先进一家外资公司更好一些。”
            
            “是吗?可是如果去那种地方求职的话,竞争一定会很激烈吧?”
            
            “只要那家公司是以书面材料和英语面试来决定录取与否,那你就有绝对的胜算。”
            
            “真是那样吗?”
            
            ‘你先这么办,今天回家的路上,你去一趟美国文化院或大使馆,要一份原汁原味的美国报纸。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你把它彻底弄懂,做将来面试的底料。我敢保证你一定会通过。“

            
            “非要是报纸才行吗?我想您的意思是指时事英语吧。”
            
            “嗯,是有这样的意思,你现在的用词一般都比较简单,还偏重于日常生活用语。但如果在面试的时候,讲一些有一定深度和分量的话,就能得到高分。报纸上的文章虽不是最难、最有深度的,但对事物都有着最详实的表述,俗话不是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嘛,一张报纸是人间社会的缩影,尤其是要想掌握经济、政治、社会各领域的用语,再没有比报纸更好的教材了。”

            
            “那么,我怎样才能完全理解报纸的内容呢?啊,我知道了,好像可以用博士您教的方法。”
            
            没错,这很简单,首先翻开社会版,挑出一段短文,长度嘛读起来大概1-2分钟就可以了,接下来你就不断地大声朗读,一定要带着向对方传达的感觉去读,你应该逐渐能够记下来,然后把你的眼睛从报纸上移开,想象你正在讲故事,这样就能非常熟悉而自然地复述下来。在复述的过程中对照原文,再从头至尾复述一遍。就这样反复练习,直到流畅通顺为止。用这种方法记下报纸上所有文章大约需要1个月的时间。当然这是在假设你每天都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一次练习四五个小时的前提之下。“

            
            “那样的话,我真成了英语通了。报纸上的内容可是包罗万象啊。但是这其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生词,那又该怎么办呢?”
            
            “啊,我忘了提这一点,在完成一页报纸之前,你只需要不断地朗诵,直到熟读了一页之后,再开始查不认识的单词,这和以前的办法完全一样。这样的话,当你能够看懂这张报纸上所有的报道之后,即使没有词典,普通的刊物也已经难不倒你了。”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39  发表于: 2004-01-29   
“博士,您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您真的研究过这种方法吗?”
            
            “研究?说研究言过其实。确切的说一半是因为偶然,一半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在德国的时候,有一次打工找了一份操作挤压机(PRESS)的工作,手和脚一个都不能闲着,但却一点儿都用不着眼睛。而且工作的地方一名女工都没有,是完完全全的男人之家。最后想出一个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法,那就是看杂志。要看就看最难的,所以我选择德国知识分子最喜欢阅读的《spiegel》真的弧难懂,但也不能查词典,只能咬牙读下去。虽然在内容的理解上有一个时间差,但最后还是能够理解。第一本我看了三个星期,休息了两天后,在周一,我又照例看起了第二本,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第一篇文章我没看几遍,很快竟理解了,真是太棒了!这样我就匆匆翻开了第二篇,结果还是一样。那时候我头脑中闪过的便是这个方法,或许可以称为‘切莫小视人类的头脑’,哈哈。”

            
            “您怎么会想到去看最难懂的杂志呢?如果是我的话,我恐怕会选类似我国的《FEEL》或者《YOUNG LADY》之类的杂志。”
            
            “事实上我也想那么做呀。可是在德国,那类杂志大多很薄,买一本根本就看不了五个星期,所以我放弃了那样的想法。现在想来还真得庆幸当时的选择。那年假期结束,去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发现我几乎都能听懂了。要知道上一个学期由于听力不好的缘故,比起理解课程的内容的困难来,如何驱赶瞌睡似乎更是一个问题。这种变化很奇妙吧?”

            
            “像博士您这样有语言天赋的人本来就很神奇嘛,可对普通人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
            
            “哪谈得上什么天赋,要说差异的话,只不过比其他人更喜欢语言罢了。因为喜欢,才会更关心,更全神贯注,就是这样。”
            
            “这就像那句广告词那样,像我们以前所说的那样,人们的语言天赋肯定有所区别,但只要方法正确,最终的结局都是殊途同归。”
            
            与来的时候不同,K带着兴奋的神情回去了。从她身上的气质,我相信她一定会成功的。如果她真的昂首走进某家外国公司,那么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公司人事管理上的悲哀。

            
            人事和总务部门的职责,在于为其他创利部门提供后援,但不知从何时何地起,他们手中都有了生杀予夺的大权。
            
            让人不解的是,那些不知市场(Marketing)为何物,不清楚营销的动态、不明白生产线情况的人,究竟是根据什么来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呢?

            
            更令人不久的是,在这些部门工作的人,往往都可以飞黄腾达。如果说这仅仅是因为他们离上层更近,那就更让人难以释怀了。
            
            然而,最令人寒心的话出自某大公司人事科长之口:“两个相恋的人在同一部门工作的话,旁人看来恐怕不太好,所以还是把他们各自调离的好!”

            
            这个公司究竟处在哪一个时代?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描述
快速回复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