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主题 : 张爱玲与她的世界
级别: 新手上路
显示用户信息 
0  发表于: 2001-12-11   

张爱玲与她的世界

  张爱玲是个奇女子。
  不了解张爱玲的传奇人生,就难以真正读懂张爱玲。
 《倾城之恋》是最具张爱玲风格的中篇小说代表作。张爱玲的虚无与务实,互为关照,契合,
授手,造就了这篇倾城之作。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时的男女,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
起,做成了夫妻。这是张爱玲故事里,少有的圆满结局。如文中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
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白流苏和范柳原在各自的利欲推动下,迂回着,探试着,欲擒故纵着,却不料世事大变,生
存之计为上,忽才珍惜起眼前的一点慰藉,它给人一种盲目的安全感。
   在这貌似圆满的结局背后,我们看到的不是人性的坚强与自信,相反,我们深深感知的却是
人的终极意义上的脆弱与无奈。不是人自己成就了自己的命运,决定人并把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
正是一种外在的力量——战争,或者说是一种极其突然的变故。
   在此,可见得,张爱玲的人生观是走在了两个极端之上,一头是现时现刻中的具体可感,另
一头则是人生奈何的虚无。在此之间,其实还有着漫长的过程,就是现实的理想与争取。
   就如那个“过客”,一直向前走,并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并不知道前边是什么。孩子说是鲜
花,老人说是坟墓,可他依然要向前去看个明白,带着孩子给他裹伤的布片,人世的好意,走向
不知名的前面。 (张爱玲语)
   傅雷曾经用一两行字概括了整篇故事: “一个“破落户”家的离婚女儿,被穷酸兄嫂的冷潮
热讽撵出母家,跟一个饱经世故,狡猾精刮的老留学生谈恋爱。正要陷在泥淖里时,一件突然震
动世界的变故把她救了出来,得到一个平凡的归宿。”确是一言中的。
   看着张爱玲笔下的三十年代旧上海,让人很容易想到另外一位作家--王安忆。很明显,她
们俩的文章一点都不相像。但有一点,王安忆本人也是认同的:她与张爱玲一样地热爱世俗生
活。而张爱玲对世俗生活的爱好,为她苍茫的人生观作了具体,写实,生动的注脚,这所有的故
事便有了因果,有了头尾,有了人形。

   张爱玲自述其作品里力的成份大于美的成份。力是快乐的,美却是悲哀的,两者不能独立存
在。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
肯定。她不喜欢壮烈。她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

   而现在,风华绝代的张爱玲,在经历了悲壮与苍凉的传奇人生之后,终于归于沉寂。
   伴着繁华末世的霓虹闪烁,带走沉重时代的优雅与精致。
                       


                                     
                                  一面湖水
级别: 新手上路
显示用户信息 
1  发表于: 2001-12-11   
回复:
这是大一的时候写的一点文字
(其中一部分,分开来贴了)。
现在贴出来,看来还有些幼稚。
但是,回忆是真实的。
我时常会想起那些引导我
走向文学世界的每一步。
每次想起,都觉得弥足珍贵。
虽然,到现在,
我都是一位失败的笔者。
还时常陷于文字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但我知道,这条路没有尽头。
我也不像张望,路的尽头。


                                     
                                  一面湖水
级别: 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2  发表于: 2001-12-12   
回复:
很认真,佩服。
哈哈
级别: 骑士
显示用户信息 
3  发表于: 2001-12-12   
回复:
王安忆和张爱玲同是海派女性的代表
有一说
张爱玲当年去过之后的精神香囊遗留给了王安忆

很喜欢你评《倾城之恋》的那段
自己也曾试着表达对该文的感受
现在看来却是肤浅的了
我是一只大懒猫
级别: 论坛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4  发表于: 2001-12-12   
回复:
更加喜欢她烧的第一炉香
喜欢这女子淡淡的笔调
将平静和平常处理异样真实
而这真实却无时不在说着悲凉

回想在高中时看张的小说
在数学课走神
被老师没收了《倾》   好说歹说
结果他说看完了再还给我  于是一去不返了  
人间事匆匆<br />淡然身处之<br />如烟总散去<br />菊花那夜开
描述
快速回复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