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是个奇女子。
不了解张爱玲的传奇人生,就难以真正读懂张爱玲。
《倾城之恋》是最具张爱玲风格的中篇小说代表作。张爱玲的虚无与务实,互为关照,契合,
授手,造就了这篇倾城之作。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时的男女,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
起,做成了夫妻。这是张爱玲故事里,少有的圆满结局。如文中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
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白流苏和范柳原在各自的利欲推动下,迂回着,探试着,欲擒故纵着,却不料世事大变,生
存之计为上,忽才珍惜起眼前的一点慰藉,它给人一种盲目的安全感。
在这貌似圆满的结局背后,我们看到的不是人性的坚强与自信,相反,我们深深感知的却是
人的终极意义上的脆弱与无奈。不是人自己成就了自己的命运,决定人并把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
正是一种外在的力量——战争,或者说是一种极其突然的变故。
在此,可见得,张爱玲的人生观是走在了两个极端之上,一头是现时现刻中的具体可感,另
一头则是人生奈何的虚无。在此之间,其实还有着漫长的过程,就是现实的理想与争取。
就如那个“过客”,一直向前走,并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并不知道前边是什么。孩子说是鲜
花,老人说是坟墓,可他依然要向前去看个明白,带着孩子给他裹伤的布片,人世的好意,走向
不知名的前面。 (张爱玲语)
傅雷曾经用一两行字概括了整篇故事: “一个“破落户”家的离婚女儿,被穷酸兄嫂的冷潮
热讽撵出母家,跟一个饱经世故,狡猾精刮的老留学生谈恋爱。正要陷在泥淖里时,一件突然震
动世界的变故把她救了出来,得到一个平凡的归宿。”确是一言中的。
看着张爱玲笔下的三十年代旧上海,让人很容易想到另外一位作家--王安忆。很明显,她
们俩的文章一点都不相像。但有一点,王安忆本人也是认同的:她与张爱玲一样地热爱世俗生
活。而张爱玲对世俗生活的爱好,为她苍茫的人生观作了具体,写实,生动的注脚,这所有的故
事便有了因果,有了头尾,有了人形。
张爱玲自述其作品里力的成份大于美的成份。力是快乐的,美却是悲哀的,两者不能独立存
在。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
肯定。她不喜欢壮烈。她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
而现在,风华绝代的张爱玲,在经历了悲壮与苍凉的传奇人生之后,终于归于沉寂。
伴着繁华末世的霓虹闪烁,带走沉重时代的优雅与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