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回家住了一段时间。火车驶过的时候,我看见田野上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突然想
起来,竟是快要清明了呢。已经很久不曾在家过过清明,这回一到家却是有想了好久的清明团子
可以吃,真是意外的幸福。
印象中的清明,就像杜牧诗里写的那样“清明时节雨纷纷”,一直都有雨,绵绵的,织成了
一张网,网里飘了的,是新茶的香味。再有的,就是好吃的清明团子了。在儿时的印象里,清明
实在没有可以断魂的理由,甚至可以说是幸福的了。窗外该开的花都开了,该来的鸟儿也都来
了,再加上到了这个时候都有好吃的清明团子,虽然这个时候总要写一篇《春天到了》之类的作
文,自也可以忽略不提,就此只想了幸福的事情,这,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清明团子。
我,是非常喜欢这种食物的。小的时候一到了清明,总巴巴地等了大人从野外采回来一种青
青的草儿,用我们那的方言叫起来,有个清清的名字,就叫做“青”。将“青”的叶子摘下来,
煮过了,再用碱处理后,就可以揉进面粉里。等到面粉和“青”揉均匀了,就可以包上馅料。馅
料一般都有两种,豆沙馅的,还有就是咸的。我向来偏好咸味的食品,家里也就一直是做咸味的
居多,主要是咸菜、猪肉、豆腐、香葱、以及新出土的笋,切了成丁,放到一起热炒成的。清明
团子也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做趁圆的,有了馒头的外型,只是是青色的,而且外面会裹上一层米
粒;还有一种,就是做成饺子的形状,想来应该是受了北方食品的影响。清明团子,无一例外,
都是青色的,刚出笼的时候,裹了一层迷迷蒙蒙的雾气,就像窗外烟雨蒙蒙中的青翠世界,看了
让人感动,轻轻咬上一口,唇齿间流满的,就是“青”独特的味道还有馅料的美味了……
清明在家乡,也算是很重要的节日,每到了这个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做了这种清明团子,还
有就是上坟了。以前的时候,每年的清明都会跟了爷爷奶奶一起去上坟。上坟去,在孩子,是要
雀跃地等待的,毕竟不会有什么哀思,倒是春天山里的景致比较让人期待。在祖坟前烧了一柱清
香,袅袅的淡烟飘荡开去的时候,再在坟前摆上祭品,拜三拜。这时候的大人一般都忙了在烧冥
纸,小孩子便会要求说一些祈福的话。等到一切宣告结束的时候,再收拾了东西,随了大人,提
了一切篮子,走在迂回曲折的山路上,沿途,你会看见红红的杜鹃,探头去看的时候,会映红了
你的脸蛋,那时候,大人就会折一支给你。于是小心翼翼地捧在怀里,凑近闻闻,香香的,于是
一颗心就被小小的幸福溢满了……
这一切,都是关于孩时清明的印象。等到长大以后,出门求学了,就再不能有这样的经历,
清明,也只能在自己的想象里过过了,想象家里香香软软的清明团子,想像满山一簇一簇的映山
红,夹了一两声婉转的鸟声,一切都还是美好的记忆。现在想想,清明其实该是一个哀伤的季节
吧,一如冬至。在农村,冬至也是要祭祖的,可是感觉上却有很大不同,冬至一直都是萧索的,
清明却不同,总是跳跃了盎然的生机,令我不太能想象“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景象。长大后去上
祖坟,倒也没有了孩时的雀跃,却也无法哀伤,虽然知道里面长眠着的,是自己的先人,也只是
有点戚戚罢了……也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清明节有了这样一个好听的名字,自己是个很懒的人,所
以不曾研究过,如果有哪位朋友知道,还请说说看吧,期待着呢。~~
才从家里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想写这个帖子了,只是一直都没什么时间,也一直把握不好,
因为自己除了一些个人的记忆,实在也写不出什么关于清明的东西。本来想赖了不写了,只因孔
兄一直催着,倒觉得不出来丢一下人那是过不去了,遂有了这个帖子。也就乘此机会,就此展开
古风的主题讨论吧。这一次就请大家谈一谈清明节了,毕竟现在清明节刚过,正是个适合的日子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