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说起德国人习惯讲究外表衣着适时适事,我不由想起在国内时家人教育我重内在轻外表的事儿。
至今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放学回家讲起班主任,这天她大概从厕所出来直接就进教室巡视我们自习,颈子上挂着忘了系回去的裤腰带,杂色的布条编成的,配上袖笼里一贯哩哩啦啦掉出来的几根毛线头,看起来可真够寒伧的,我说。父母家人立刻抓住机会教育我,那些打扮光鲜,脑中无货的是驴粪蛋儿,班主任的学识全校有目共睹,内秀最重要如西瓜,外表这类芝麻小事,并不值得去关注细究。
从此以后,我守着努力学习,填充心智这样一个西瓜,只做到衣着整洁,学着大家鄙视金玉其外,同时也希望自己成人以后不要败絮其中。
后来出国到德国波恩上学,仍然是重内在轻外表。那会儿我是中午一点到下午五点的课。每个学生宿舍内自带一个盥洗盆,清晨梳洗之后,我喜欢呆在宿舍念书直到开课。房间和书桌都窄小,床反而是最大的地盘,因而我也常常将就,穿着长袖长裤的睡衣,在床上或坐或躺地学习。宿舍区公用洗手间和浴室都在外面,我住的那个半地下层都是女生,而楼上教室里的同学也很少下来,那么我在同层进进出出,课前当然也是穿着睡衣。
谁知德国人习惯认真对待外表仪容,那天被学校的管家太太拉到一边,她和颜悦色地告诉我,以后只要出房间就应该换成外出的衣服。在波恩的歌德语言学院,不仅在课堂上教外国学生德文,更要求所有学校职员在一切领域,提醒学生们懂得德国的礼仪习惯。管家太太说,她和丈夫哪怕到街口买张报纸呢,也会在出门前更衣,也对着镜子审视一下仪容,然后才出门。大部分德国人,相当重视在外的穿着打扮,保证个人卫生,衣装整洁只是底线,穿着还须注意场合,颜色的搭配,女性最好上妆,若是经济条件允许,那么还该注意一下时尚走向。
再后来,听说德国人讲究衣着适时适事,有人因为穿了牛仔裤,很随意的恤衫试工见面被拒;有人休闲打扮进星级餐厅、顶级咖啡店被逐出来;某个聚会邀请书后附着装要求等等,就不再觉得惊奇了。不觉之中,已经对原先习惯的西瓜芝麻判断概念进行了修正。
甚至有时会猜想,如果同一个人,同时生活在中国和德国,那么在德国住的一个,肯定会配备一个更大的衣橱。除了上班的样式比较正式的衣服,日常比较随便的行头,还有去健身中心要备有适用的或长或短运动服,运动鞋种类要分室外或室内,室内木质球场或运动场必须使用软胶底运动鞋,而跳健身操,则需体操鞋,也需要专用服装。再有喜欢滑旱冰,那么除了冰鞋,更要有护肘护腕护膝,旱冰鞋一般又重又大,那么还需要一个专用双肩包。要是也热爱骑马,那么报名加入骑术俱乐部,标准的马靴,小帽和服装也是必备的,冬季喜欢滑雪,那么更有全套的服装设备需要置备。在德国做近处的徒步旅行也有专门的服装,小孩子骑自行车玩,一般都需戴个头盔以防万一。而大人们骑自行车运动,哪怕顺着公路边小心翼翼,速度慢得比不上跑步呢,也都打扮得象法国自行车公开赛的参赛者。摩托车爱好者更不用说,绝对个个一身专用头盔皮衣。
如此这么一项项数下去,话就长了。如此这般的着装规矩,没有人明说,反正人人如此,若是不愿去适应,那么总有一天会被尴尬逼会,人总不可能永远不出门吧。总而言之一句话,在德国衣着习惯适时适事,此理贯穿到私人空间以外的任何地方。商务应酬酒会,没人会穿的春光四泻,也找不出穿燕尾服或一袭晚装长裙去蹦迪高的。
再回到芝麻西瓜的话题,一个诗书满腹的人,加一条外表打扮适宜,人无异味,好像对其才气不会有损,反而只会添色。诚然,我这里也不是要为服装行业做广告,煽动大家争做头牌消费者。
只是想说,一个有志于内在达标金玉的人,那么也不妨挤出时间多做做个人卫生,内在一旦金玉起来,正常情况下也能在经济上保证其外不要败絮。再说其他知识都金玉了,浅知服饰品位和搭配的其中一二该不算难。不极端的一边倒,跟上国际化文明的步伐,我倒觉得西瓜芝麻都捡一捡挺好。